姓鄧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姓鄧的名人,姓鄧的名人,鄧姓名人,姓鄧的朋友肯定很想與自己姓是相同的名人,這樣可以為自己的姓感到驕傲與肯定,那么小編特地為朋友們收集了一篇姓鄧的名人,鄧姓名人這篇文章。讓姓鄧的朋友更加了解自己的這個姓。不是姓鄧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讓自己對“鄧”這個姓了解一番。
姓鄧的歷史名人
鄧 禹:東漢大臣。明帝即位任太傅,為云臺二十八將之首。
鄧 芝:蜀漢官拜大將軍20余年,曾于劉備死后奉使入吳,說服吳蜀結好共抗曹魏。
鄧子龍:明代抗倭將領。領水軍赴朝鮮,抗擊倭寇,殺敵無數。
鄧羌:?~約公元三七九年。前秦并州牧、尚書左仆射。豪勇蓋世,亦能用謀。初進擊羌酋姚襄,便獻計激怒敵軍,自己詐敗,誘敵深入,擊斬號稱勝過孫策的姚襄。之后隨苻堅平并州張平,與猛將張蠔交鋒,以計擒之。受任御史中丞,與王猛協作,整肅長安治安,大見成效。再平劉衛辰部,苻柳等之亂。于石門大破燕軍十萬,復從王猛攻燕,曾與張蠔、徐成策馬持矛,突入燕軍,破慕容評十余萬燕軍。晚年平定蜀亂,并擊敗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惜于淝水之戰前去世,被稱為媲美關羽張飛的萬人敵。
鄧世隆:唐,大臣。安陽人。隋大業末,為王太賓客。李世民攻克洛陽,遂逃之,改變姓名,號隱玄先生,居白鹿山。貞觀初,召授國子主簿,與崔仁師、慕容善行、劉?、庾安禮、敬插等為修史學士。改為著作佐郎,歷衛尉丞。官終著作郎。
鄧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余歲,讀《莊》、《列》,悟文法,下筆多仿古作。宋亡,終身不仕、不娶,及壯,自號(儒、佛、道)三教外人,又號九鑒山人,人稱文行先生,淡泊名利,遍游名山。常在寺院閉門靜坐,每日用飯一次。德祐元年(1275)至余杭洞霄宮,友人住山沈介石為建白鹿山房石室居住,匾曰空屋,旁植梅竹,和五松相間。平時不著布衣,以楮紙作服,常去超然館靜坐,有時竟數月不出,與里人葉林為至交。元元貞二年,王修竹延至山陰陶山書院。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創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
鄧廷楨:(1776-1846),字維周,又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漢族,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慶六年進士,工書法、擅詩文、授編修,官至云貴、閩浙、兩江總督,與林則徐協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后調閩浙,坐在粵banli 不善事戍伊犁。釋還,遷至陜西巡撫。有《石硯齋詩抄》等多部著作傳世。江蘇南京市有“鄧廷楨墓”可供瞻仰、憑吊。
鄧輔綸:(1829年1月6日-1893年),字彌之,湖南武岡州大甸灣(今湖南省武岡市大甸鄉)人,生于清宣宗道光八年十二月二日(1829年1月6日),卒于德宗光緒十九年,咸豐元年(1851年)副貢生,官浙江候補道;幼貧困,讀于邨塾,好韻語;與王闿運同學城南書院,嘗于歲暮同走衡陽風雪中,宿廢寺或逆旅,酌酒談詩以為樂;壯年兼為商;性慷慨,好急人急,曾得逋銀五十,遇同學晏生喪母,盡以贈之;中二十系代曾某收者,歸,質衣以償,人稱其義;再出將兵,不獲一展,遂閉戶不出,著述以終。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于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清末海軍杰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其后人多為仁人志士。
*** :是我國*** 第二代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家、zhengzhi 家、軍事家、外交家,同時也是我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他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 理論。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后期的我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
鄧 析:春秋戰國時鄭國大夫,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刑名家、法家先驅。他創辦私學,以所作《竹刑》(一部寫在竹簡上的法律)教人,宣傳法治。并且是"名辯學"的倡始者。
鄧穎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家、zhengzhi 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的卓越領導者,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她在70多年的***生涯中,為我國***、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我國婦女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