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最近有數據顯示,很多10后的寶寶名字與仙俠劇或者玄幻小說中的角色名字重合度極高,這一結果令人十分尷尬。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給孩子起名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為了給孩子一個更精彩的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座:不要諧音,比如電視劇中的角色名字叫若曦,很多家長就把自己的孩子起名叫“若兮”“若惜”“若熙”“若溪”雖然后面的單字不同,試想一下,將來在小區里或者學校門口大喊一聲會有多少個孩子回頭,這該是多么尷尬的一件事啊!
第二:音調起伏,有些單子寓意好很多家長都會先記下來,最后兩、三個單字湊在一起卻湊成了一樣的聲調,讀起來不像連綿詞那么上口,反而還有些拗口,這樣的名字在聲律上并不及格,所以建議家長們多去參考一些古籍,古詩歌,這樣名字不僅有了好的寓意還有了連讀的好節奏。
第三:避免生僻字,有的生僻字來自詩經,比如芃芃,葳葳倒還好說,但是有的名字既不好寫又不好念,比如四個字的組合,或者從造字起就是典故的名字,比如曌,龑,囧等這些名字讓孩子長大以后會感到自己很隨意,并沒有被重視。
第四,盡量不要男孩起女孩的名字,或者男孩起女孩的名字,雖然熟悉的人覺得沒有什么,但是對于陌生人來說會引起很多尷尬,比如老師點名字的時候錯把男生當了女孩,或者有人來拜訪卻錯把女孩當成了男孩,這些都讓當事人非常難堪。
第五,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起一些外國名字的諧音,比如路易,或者茶禮,安琪,這些名字其實是也是邊緣化的,從小別人都覺得他們很洋氣,但是到了外國才知道這些名字也很平凡,甚至好不出奇,所以他們也會感到困惑,是不是當初父母有些虛榮心,起名字跟風跟錯了。
第六,有些家長別出心裁,喜歡從佛經或者別的典籍當中給孩子起名字,雖然別有深意但讓人感到奇怪,因為佛經畢竟有一部分是梵語翻譯而來的,屬于不洋不土的定義,如果拿來給孩子定義又有了新的含義,這樣的名字無論是念起來還是叫起來都有點另類。
年輕父母希望子女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的童年或者成長期缺乏的一些想象力或者創造力,導致了他們只能從一些單一的書籍,影視作品中來為孩子選名字,殊不知這樣的雷同也會造成孩子今后的困擾,雖然名字到了孩子成年時候還能更改,但從小到大叫著一樣的名字長大,孩子們的心里還是有些介意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