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食
古語云:"氣血資之以壯,性命系之以存者,飲食也。"即指飲食與人的關系極大。相學認為從一個人進食的舉止情態可測斷其性格修養與禍福貴賤?!渡裣嗳?middot;相食》:"舉物欲徐而有序,嚼物欲寬而有容,下手欲緩,發口欲急,坐欲端莊,首欲平正,含物不欲語,嚼物不欲怒。食急者易肥,食遲者易瘦,食少而肥者性寬,食多而瘦者性亂,食急性暴,食緩性和,斂口食者純和,哆口食者不義,食欲快而不欲忙,嚼欲詳而不欲暴,啜不欲聲,吞不欲鳴。"清陳釗《相理衡真》亦云: "食而齒出者,辛苦短命;食而淋落者,餓死路歧;食如鼠者,饑夫;食如馬者,貧賤;嚼似牛者,福祿;食如羊者,尊榮;食如虎者,將帥之權;食如猴者,使相之位;嚼在舌頭,一生寒苦;邊食遷顏,終自窮餓。"
相動靜
動靜,指人的舉止情態,包括行相、坐相、臥相、食相、談吐和喜怒哀樂等。相學認為,舉止情態體現一個人的性格教養,道德情操,同時也關乎一個人的福壽休咎,因此歷代相士都在察人形相的同時兼及舉止情態。如《唐書》載:魏元忠未發達時曾遠行千里求當時的著名相士張憬藏看相,張看后久不吭聲,魏元忠怒,起座拂袖而去,張連忙將其喝住。曰:好了,你的命相只有在發怒時方能看出,從你的怒相來看,你今后必位至卿相。"張憬藏所用者即相動靜之法。古代相學典籍中對舉止情態的命理之說,多分散在相行、相坐、相臥、相食、相言語、相情態等有關的章節中,很少專章集中論述。如《神相全編·相坐》即日:"凡行 屬陽,坐則屬陰。陽主動,陰主靜,凝然不動者,坐之德也;腿搖膝動者,財散之人;反身轉首,人坐如狗,不端不正,食薄之相;其貌不恭,其體不謹,謂之體緩肉流,非壽相也。"
相聲
通過審辨語聲來測斷人的性格品行、禍福貴賤等?!墩漳懡浛傉摗吩疲?quot;聲者心之愿,五臟虛實之證,聞人之聲而知其素。"《三國事典略》亦載:后魏末,有吳士善相聲,其至北方,渤海王高澄使試之。吳士聞劉桃枝之聲,曰:"當代貴王侯將相死于其手,然譬如鷹犬,為人所使耳。"聞趙道德之聲,曰:"亦貴人也。"聞太原公高洋之聲,曰:"當為人主。"聞高澄之聲,不動。有人私下掐之,吳士便謊稱高澄亦當為國王。高澄狂傲地說:"家奴猶當極貴,況吾身乎!"后來北齊諸王大臣賜死,多因劉桃枝攀附而致;高澄則被膳奴殺死,其兄高洋受禪,為北齊文宣王。古代相聲,往往從"人稟五行之形,其聲亦有五聲之象"的觀念出發,將察言辨聲與人的形體五行特點結合起來考察,以人的形體五行屬性與語聲的五行特征相符者為富貴吉祥,相逆則為貧賤兇惡之相。
視相
指眼睛視物時的神情動態。很早以前古人就注意到了'視相與人的性格德操之間的關系?!睹献?middot;離婁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禮記·曲禮下》亦云:"凡視上于面則敖,下于帶則憂,傾則奸。"古代相學更是把視相作為斷人賢愚貴賤的重要依據,并有系統的命理之說。如陳搏《麻衣雜論》即認為"上視高貴,下視陰毒,遠視賢,近視愚,平視德,高視激,低視狠,斜視盜,亂視淫,猛視暴。"古代典籍中亦有不少以視相斷人命祿的記載?!端问?middot;蕭注傳》載,蕭注能相人,帝問王安石,注云: "安石牛目虎顧,視物如射,意行直前,敢當天下事。"《太平御覽》卷七三O引《三國事典略》:"東魏御史賈子儒善相,太常卿崔暹私引子儒潛觀齊王。儒曰:'……大將軍臉薄顧速,非帝王相也。"'《古今圖書集成·相術部紀事》引《百家詩話》:陳瑩中嘗人朝,久立班上,御朝差晚,呆日照耀,蔡京注目視日久,不瞬?,撝兴街^同省曰:"此公視日不瞬,真貴人也。"
五行配五德
五行,原指構成自然世界的五種基本物質金、木、水、火、土。五德,原指物類的五種屬性:仁、義、禮、智、信。古代相學以自然五行比類取象,將人的相形分為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土形人五種基本類型。同時將五行與五德相匹配,用來說明不同相形之人的性格特征與命祿主屬。具體為:木為仁,主精化茂秀,定人貴賤;火為禮,主威勢勇猛,定人剛柔;金為義,主刑誅危難,定人壽夭;水為智,主聰明敏達,定人賢愚;土為信,主載育萬物,定人貧富。何以如此匹配,陳永正《我國方術大辭典·相術類》引《鬼谷子相辨微芒》解釋說:"蒼松翠柏歲寒不凋,可以觀仁;精金美玉百煉琢磨,可以觀義;火風烹飪鼎養圣賢,可以觀禮;長江大河天機流動,可以觀智;名山大川載重不泄,可以觀信。人與天地并立,天地一人也。"今天看來,這種解釋顯得過于玄妙。然就其實質而言,不外乎是以自然之理來比附社會事物,推究人的命運休咎。
五行形相
古代相學根據人的形體外貌,性格氣質諸方面的特征,以五行比類取象,將人的相形概括歸納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五種類型?!堵橐孪喾ā吩唬?quot;夫人之受精于水,故稟氣于火而為人,精合而后神生,神生而后形全,是知全于外者,有金、木、水、土之相,有飛禽走獸之相。"就是說,由于稟氣不同,人的性格氣質不同,因此有不同的相形,于是便有五行之相的分類和飛禽走獸之相的分類。《神相全編》有歌訣概括了五種形相的特征與命理,其曰:"木瘦金方水主肥,土形敦厚背如龜,上尖下闊名為火,五樣人形仔細推。木色青兮火色紅,土黃水黑是真容。只有金形是帶白,五般顏色不相同。青主憂兮白主表,黑主重 病及官方。若還進職并添喜,看取新黃滿面光。"還有相學家將仁、義、禮、智、信五德附會于五行形相之中,即所謂以五德配五行,認為木形人宜多仁,金形人宜多義,火形人宜多禮,水形人宜多智,土形人宜多信。
五行正局
對照五行形相的形局,完全合乎其中某一類型即謂之五行正局,亦稱純形。以金形為例,上官云《我國生命預測》引《水鏡集》謂金形人的形貌特點為:"面方耳正,眉清目秀,唇齒得配,手端小而方,腰腹圓正,色白氣清。"東漢郭林宗《相五德配五行》言金形人的性格特征:"含西方蕭殺之氣,稟堅剛之體,在人為義。"完全合乎以上所論者,即為金形正局。其余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土形人,也都有各自的形貌、性格規范,合范者即為正局相。相學認為,五行正局為大富大貴、福壽雙全之相,若大體合局,尚有缺破,其命相也就不可簡單下斷,要根據缺破的方式和程度作具體分析。如金形人以骨多肉少為大忌,多主兇禍。若膚色合正局,則為有補,有缺有補,命運也就有吉有兇,吉兇的具體內容,還須根據缺破和補救的情況細加考察。
兼形
基本上合乎五行形相中的某一形局,同時又兼有其他形局的特點,即謂兼形。清人魏乾初《相學十論》云: "五行、十字之分,以類歸類也。實則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相人之相,應就其同而觀其異,就其異而觀其同。故五行、十字,均有純形、兼形之別。"一般來說,兼形主要指外觀形體和膚色的相兼,有自身相兼、二重相兼和多重相兼等形式。如金形兼金,即為自身相兼;金形兼木,即為二重相兼;金形兼木又兼水,即為多重相兼。按相兼的范圍則有完全相兼與部分相兼之分。完全相兼指形色俱兼,部分相兼單指形兼或色兼。評判兼形所體現的命相,依據的是五行生克之理。相兼為生,屬吉相。如《神異賦》曰:"土局得土形見火有如王愷。"即是說土形人得土局之正,已屬貴相,再兼火形人的特點,火又生土,必然貴上加貴,有如東晉的王愷。兼形若是相克之兼,則主兇厄。如金形人兼火形人的特點,因火金相克而為兇相,故《神異賦》又有"金人火旺,財散如塵"的說法。自身相兼,一般為吉相。如"神異賦"云:"火逢光彩帶紅活而愈進家財。"即是自身相兼,主財運亨通。
金形人
相學家所認為的人的"五行形相"之一。上官云《我國生命預測》引《水鏡集》:"金形人取面方耳正,眉清目秀,唇齒得配,手端小而方,腰腹圓正,色白氣清。"《照膽經注》:"金形方平正聳緊,其相在腮頤坐立言聲之間。"東漢郭林宗《相五德配五行》云:"金之位于乾兌,含西方肅殺之氣,稟堅剛之體,在人為義,得其形并得其性,是為真君也。"相學認為,符合上述特點者即為合"格"的金形人,屬佳相。事實上合"格"的金形人并不多,基本上合乎以上情形的人往往兼有其他形相的某些特點。《神異賦》認為,"金形得金局,逢土可比陶朱。"就是說,金形人的命相本來就不錯。再兼有土形人的某些特點,命相也就更是好上加好,因土能生金,主財祿,故可富比春秋時的陶朱公范蠡。對"金形逢土"的形相特征,《神相鐵關刀》曾作過解釋: "金形,掌圓厚,指節圓,掌色潤。如頭圓而面微方,色白,金格也……如面黃,是帶土。"即是說,金形人的膚色以白中帶黃為最為適當。
木形人
古代相學所認為的人的"五行形相"之一。上官云《我國生命預測》引《水鏡集》曰:"木形人取疊直修長,目秀須直,唇紅紋細,體長挺直,腰瘦圓滿,手紋細潤。"《神相鐵關刀》亦稱:"掌瘦指長頸又長,鼻長身瘦腰又窄,眉疏須疏發又疏,聲情現喉青合格。行動飄逸身仍定,耳白唇紅又高額,兩眼有神分黑白,便是木形富貴人。"對木形人的性格特征,《相五德配五行》云:"木居東方仁發生……木之枝干發于甲,木位天地長生之府,配于五德居其首,在人為仁,得其形并得其性,是為真木。"相學認為合"格"的木形人為富貴命,晚景最為適當。事實上生活中完全符合以上所論的木形人并不多見,基本上屬于木形的人往往同時兼有其他形相的某些特點。根據五行生克之理,水可生木,故木形人兼有某些水形人的特點是為吉相;金木相克,故木形人兼有金形人的特點則為兇厄之相,因此《神異賦》有"木主金傷,錢涓如霧"的說法。
水形人
相學家所認為的人的"五行形相"之一。對水形人的相形特征,《照膽經》云:"水形圓厚豐隆,寬不逼迫。其相在背準腹頤之間。"《水鏡集》亦云:"水形人要骨干肉實,色黑帶潤,體發面圓,后觀如伏,面觀如仰,腹圓臀圓,指掌肥圓。"《麻衣相法》亦有詩贊曰:"眉粗并眼大,城廓要團圓,此相名真水,平生福自然。"相學以完全符合以上所論者為水形正局相,謂其為大富大貴、福壽雙全之人。然而,不少人具有水形相局的基本屬性,同時又兼有其他相形的某些特點。對此類"兼形''之相的命理,《神異賦》曾曰:"水局得金終須快暢","水逢厚火終破資財。"即水形人兼有金形人的特點,終身幸福。若兼有火形人的特點,則窮困潦倒。因金可生水,水形人的聰慧與金形人的剛毅結合將會更加完美;水火 難容,火泄水勢,則主破財。
火形人
所謂"五行形相"之一?!渡裣噼F關刀》:"頭尖肉紅性又急,發黑須黃鼻露骨,顴尖骨露眼睛紅,眉上欠毛胸又突。掌尖大薄又露筋,行路身搖耳尖拂,聲焦聲破額孤高,唇蟬露齒火形是。"《麻衣相法》亦云: "火形上尖下闊,上銳下豐,其性燥急騰上,色赤,火形之真也。"并有詩贊曰:"欲說火形貌,下闊上尖頭。舉止全無定,頤邊更少髯。"相學以完全符合上述所論者為火形正局,謂其大富大貴,福壽雙全。然許多人大體可歸屬火形相局者,同時還兼有其他相形的某些特征。《神異賦》曰:"火人帶木必定榮超"。即是說火形人以兼得木局者為佳善,因木能生火,以木形人的仁慈溫和來補火形人的焦燥,即可完美無缺,終身發達。對"火人帶木"的形相特征,《神相鐵關刀》曾有過說明: "如面赤微寒,發焦眼赤,全火也。如面青,是帶木。"即以為火形人的膚色應以紅中帶青為宜。
土形人
所謂"五行形相"之一?!堵橐孪喾ā费酝列稳说男蚊蔡卣鳎?quot;肥大,敦厚而重實,背高皮厚,氣魄宏大,聲響如雷,項短頭圓,骨肉全實。"言其性格特征:"端厚仍深重,安詳若泰山,心謀難測度,信義重人間。"《照膽經》亦云:"土形寬大,肥輕肉松,其相在腹背行坐之間。"對土形人的命相,《神相全編》曰:"似土得土厚柜庫。"即是說,土為財物生長之所,故土形人得土局之正,必定財源豐茂,倉殷廩實。至于土形兼形人,《神異賦》曰:"土局得土形見火有如王愷。"即是說,土形人本來財旺,兼得火局,火又生土,因此富上加富,有如東晉豪富王愷。對土形人兼得火局的形相特征,《神相鐵關刀》的解釋是:"土形,掌方厚,指方短,八卦現。如頭平地閣方,鼻大身胖肉實,不露筋骨,是土之正局也。如面紅是帶火,頭尖亦不然。"
飛禽走獸相法
我國古代相學根據人的不同形貌情態,以飛禽走獸比類取象,將人的形相分成許多類型,同時分別賦予相應的命理內涵。飛禽類有鳳形、鶴形、鷹形、燕形、鴿形、鵝形、孔雀形、鴛鴦形等,走獸類有龍形、獅形、虎形、象形、猴形、龜形、蛇形、狗形等。術士在看相時只需觀察被相人的形貌特征,便可根據所類屬的相形指出其命運前景。如相書謂鳳形人:"眼單長,眉輕細,倉庫低,鼻高曲,神骨秀,聲韻清,性溫雅,超倫類,瘦則通,肥則滯,頷朝額,是天地相應也。若身長面大,部聳直,精神急速,則丹鳳形也。"并有命詩贊曰: "眉眼頭長五岳豐,齒如含玉智英雄。身形細美行藏秀,位極人臣貴相公。"即是說,若完全符合"鳳形"的形相特征,即為大富大貴之命,可望光宗耀祖,**
厚祿。這是建立在"人法自然"的思想觀念之上的一種頗為簡便,同時也十分牽強的看相法。從中可見我國古代以自然人事為同源同理、同類同感的文化思想對相學的影響。
蜂目豺聲
相形之稱。蜂目豺聲,指目如胡蜂,眼黃睛凹,聲如狼嗥,竦然可怖。相學家以之為兇殘寡恩之相。《左傳·文公元年》載:楚王欲立商臣為太子,征詢令尹子上的意見。子上曰:商臣"蜂目而豺聲,惡人也,不可立也。"楚王不聽從子上之言,后來不幸死于商臣之手。《晉書·王敦傳》亦載,洗馬潘滔見王敦而目之曰: "處促(王敦字)蜂目已露,豺聲未振,若不噬人,亦當為人所食。"后來王敦果然寡恩少義,多行殺戮。
虎目猿身
相形之稱。《神異賦》謂虎目者為"眼似虎睛性嚴莫犯"?!渡裣嗳?middot;人相篇總論》謂猿形者為"面小眼圓,耳尖手長。"虎、猿皆為動物之靈長,故古代相學以虎目猿身者為極貴之相,同時還認為此相之人當有所攀附方能發達。《青瑣高議》載:宋代宰相陳執中任地方官時,一次改授端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一胡僧謂之曰:"公虎目鳳鼻,骨方氣清,身當極貴。"陳以之為異人,以禮厚待。其復告陳曰:"……公相甚奇,但虎目猿身,平地非能為也,當有攀附,然后有所食。公不日位極卿相。"言畢并賦詩以贈:"虎目猿身形最貴,只因攀附即高升,知君今向端溪去,助子清風泛怒濤。"后來陳執中果然得宋仁宗寵信,拔擢為相。
顏面六相
亦稱六相。古代相學中根據人的面部特征所劃分的六種相格。分別為:貴相、富相、壽相、貧賤相、孤苦相和夭相。古人認為,生死貴賤,禍福休咎皆由命定,故相有貧富、貴賤、壽夭之分。漢代王充《論衡·骨相篇》云:"富貴之骨,不遇貧賤之苦;貧賤之相,不遇富貴之樂。"對不同相格的形貌特征,各相書中并無一致的說法,且除面相特征外,一般都還涉及到聲相,行相等方面的內容。南唐宋齊邱《玉管照神局》云: "額有朝天骨,眼中有夜光,謂之貴相。行如水中鼠,形如雨打雞,謂之賤相。"《神相全編·富貴格》云:"形厚、神安、氣清、聲揚、眉闊、耳厚、唇紅、鼻直、面方、背厚、腰正、皮滑、腹垂、牛齒、鵝行,以上皆富貴相也,主少年奮發家財豐厚也。"《神相全編·壽相格》云:"顴骨重貫耳者壽,命門光澤者壽,項下有皮如條者長壽之相也。"《神相全編·孤格》云:"骨重者主孤,垂珠大者,眉交眉濃、鬢發厚者俱孤,冬天出汗者主貧孤,耳反者孤,華蓋垂者主孤,骨體響者孤,聲如雷者主孤,腋氣者主孤,地角虧者主孤。"《神相全編·夭相》云:"肉重無骨者夭,兩目乏神、兩耳低小、筋骨柔弱、無神無氣、身長面短、面皮繃急、背急坑陷、桃花面色、步折腰斜……當與后夭相歌十知同看。"在實際觀察中,以上六相通常很難明確區分。一般是富貴之相中兼有某些貧賤相或天相的特點,貧賤夭厄相中也兼有某些富貴福壽之相的特點,區別只在哪方面成分居多,具體區分原則,只能由相士在看相過程中靈活把握。
觀人八相
亦稱八相。古代相學中八種各具特色的相格?!渡裣嗳帯肺?quot;觀人八相法"論述頗詳。其云:"一曰威。尊嚴可畏謂之威。主權勢也。如豪鷹搏兔而百鳥自警,如怒虎出林而百獸自顫,蓋神色嚴肅而人所自畏也。二曰厚。體貌敦重謂之厚。主福祿也。其量如滄海,其器如萬斛之舟,引之不來而搖之不動也。三曰清。精神翹秀謂之清。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灑然高秀而塵不染,或清而不厚則近乎薄也。四曰古。古者,骨氣巖棱謂之古。五曰孤,孤者,刑骨孤寒而項長肩縮腳斜腦偏,其坐如搖,其行如攫,又如水邊獨鶴、雨中鷺鷥,生成孤獨也。六曰薄。薄者,體貌劣弱,形輕氣怯,色昏而暗,神露不藏,如一葉之舟而泛重波之上,見之 皆知其微薄也。主貧下。七曰惡。惡者,體貌兇頑,如蛇鼠之形,豺狼之狀,或性暴神驚,骨傷節破,皆主其兇暴,不足為美也。八曰俗。俗者,形貌昏濁,如塵中之物而淺俗,縱有衣食亦多邊也。"
貴相
高貴之相,為顏面六相之一。古人認為福壽有命,富貴有相。宋王铚《默記》載:呂蒙正少時與張齊賢、王隨、錢若水、劉燁等人一起從學名師郭延卿。有道士為各人看相后說:"呂君得解及第,無人可奉壓。不過一年作宰,十二年出判河南府,自是出將入相五十年,富貴壽考始終;張君后三十年作相,亦皆富貴壽考終始;錢君可作執政,然五百日之久;劉君有執政之名,而無執政之實。"郭延卿聞之不信,云:"座中有許多宰相乎?"道士又相郭延卿,道: "后十年呂君出判河南,是時君可取解,次年雖登科,然慎不可作京官。"郭聽說眾弟子皆可為相,而自己雖登科而不能作官,十分憤怒。豈料后來各人命運皆如道士所言。對貴相的形相特征,各派相書并無一致的說法。如《玉管照神局》即言:"額有朝天骨,眼中有夜光,謂之貴相。"《神相全編》三"貴相格"則稱:"虎頭燕頷,日月角起,伏犀貫頂,眼有定睛,風閣插天,兩手垂膝,口中容拳,舌至準頭,虎步龍行,雙鳳眼,此為大貴之相也。"古代典籍中關于貴相之人的記載頗多。如《漢書·高帝紀》云: "……呂后與兩子居田中,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鋪之。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貴人也。'令相兩子,見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公主,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 '向者夫人兒子皆以君,君相貴不可言。"'《隋書》亦云:"煬帝在藩時,好學,善屬文,深沉嚴重,朝野屬望,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 '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富相
財盛業大、衣食豐足之相,為顏面六相之一?!渡裣嗳帯啡陡幌喔瘛罚?quot;形厚、神安、氣清、聲揚、眉闊、耳厚、唇紅、鼻直、面方、背厚、腰正、皮滑、腹垂、牛齒、鵝行,以上皆富貴相也,主少年奮發,家財豐厚也。"《照膽經》云:"富貴論其眉目,貧賤驗其頤頦。"注云:"眉既疏秀,眼復澄澈,富貴之人也。頤頦豐滿,主福厚。"又《玉管照神局》云:"坐如鎮石,行如浮云,謂之富相。"相書所說富相主要表現在面部***和體格神情。典籍所載,則不盡然。如明陸粲《庚巳編》即載:明正統年間,有名龔大者,家資頗豐。其腹間生一黑痣,有毛長數寸,常對 人說,一生殷富皆源于此。一日龔大正捧腹大笑,有善相者提醒他:如果把腹間的毛抖落,就會成為貧夭之人。龔大不在意,一次洗澡時不慎將毛弄落,幾天之后,其果然病死。
壽相
長壽之相,為顏面六相之一。《神相全編·壽相格》:"五岳豐隆,法令分明,眉有長毫,項有余皮,額有橫骨,面皮寬厚,聲音清響,背肉負厚,胸前平闊,齒齊堅密,行坐端莊,兩目有神,耳長有毫,鼻梁高聳,以上皆壽相也。"此外,古代相學家還以睡時氣息由耳孔出入者為福壽之相。唐李晌《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十一《袁天綱》載:李嶠幼有清才,兄弟五人皆早夭。待嶠長成,其母請相士袁天綱為之看相。袁看后,謂嶠壽苦不永,恐不出三十。李母聞之甚憂,留袁再看臥相。是夜袁與嶠同宿,醒時不聞嶠有呼息之聲,以手試之,鼻下氣絕。袁甚驚異,觀察良久,乃知嶠呼息原在耳孔。于是喚醒李母,告之曰:"令郎耳息,必為貴壽雙全之人,然耳息者貴壽而不富。"后來,李嶠果然高壽,并在武則天秉政時拜相,家中卻一直清貧。
夭相
短命之相。為顏面六相之一。相學認為,察人面可知壽夭。《神相全編》三"夭相"曰:"肉重無骨者夭。兩目無神,兩耳低小,筋骨柔弱,無神無氣,身長面短,面皮繃急,背貧坑陷,桃花面色,步折腰斜,以上所說當與后夭相歌十知同看也。"其中所列,是為夭相的諸種表征。古代典籍中關于天相的記載頗多。如《逸周書·太子晉》即載:"師曠見太子,曰:'汝聲清浮,汝色赤,火色,不壽'。"即是說,師曠見到太子晉的面色火紅,認為是短命的預兆。因為依據五行之理,火性易滅,故面紅如火者為不壽。宋釋文瑩《玉壺清話》亦載:宋太宗暗中觀察錢文僖的面相后對左右說,錢文僖風骨透邁,風度翩翩,從其面相一看便知是個極有才華的超凡之人。但因其人中短狹,為不壽之相,我常想委之重任,卻擔心他早夭。后錢文僖果然短命,悉如太宗所言。
貧賤相
顏面六相之一。相學認為,察人面相可斷貴賤貧富。貧賤之人多有俊男美女之典資,卻無衣食福祿之佳運?!妒酚?middot;佞幸列傳》載:鄧通為漢文帝的寵臣,有相士察其面相后說他以后會在貧困中餓死。漢文帝不信,認為能夠決定鄧通貧富的是他漢文帝,于是賞賜一座銅山,讓鄧通鑄錢,使其暴富。后來,漢景帝即位,抄掉了鄧通所有的資產。鄧通被迫流亡,果然餒斃于途。相學還認為,貧賤相并非表示一個人的一生無富貴財祿之源,相反,這種人升官發財的機會往往很多,只因命相不佳,難以消受。相傳唐代王顯與太宗李世民交情甚篤,太宗未發達時常與王顯開玩笑,說他"抵老不作繭"。及太宗登位,王顯朝拜,太宗將其三子皆授五品,獨不授王顯的官職。并解釋說:"你無貴人之相,我也為你惋惜。"中書令房玄齡奏:"陛下與王顯有龍潛之舊,何不封他個官試試?"太宗于是授其三品,王顯當晚即死。
女相
女性之相。本于古代哲學中男象天為陽,女象地為陰,陰陽之道不可互置的自然觀念。相學認為"男兒不欲帶女相,女子不欲帶男形"。因此男女之相在命理內容和評判標準上有所不同。女相命祿無仕途、功名、俸祿之類,主要是推究壽天、賢愚、善惡、刑克、貞淫等方面的內 容。女相之優劣,一般以性柔貌秀態媚為佳,性剛形蠻質野為厄。古代女子命運的貴賤禍福多取決于丈夫和子女地位的高下。典籍所載女貴相者,也主要是那些帝后王妃或生有貴子之人;賤厄之相者,多為刑夫克子或不貞不節之人。如《后漢書·梁皇后紀》載: "永建三年,與姑俱選入掖庭,時年十三,相工茅通見后,驚,再拜賀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相工所稱極貴者,即指可受寵于上。后來其果為帝后?!妒酚?middot;外戚世家》亦載,漢代相士許負曾相薄姬,云其當生天子。后其子 果為至尊,即漢文帝。史家故言其為貴相之人。
女貴相
女子高貴之相。古代女子命運的貴賤多取決于丈夫和子女地位的高下,故古代相學所言女子貴相,主要指可成為貴夫人和可生貴子之相。通常而論,龍角纖纖細起,直人發際或天中、印堂有肉環者為后妃之相;肉環微者為夫人之相;牛角、虎角隱隱而起至額者,為將帥夫人相?!逗鬂h書》載:漢順帝時,梁皇后初被選入宮,因左額日角骨隆起伸人發際,與右額的月角骨相對,被相士茅通稱為:"日角偃月,相之極貴。"此外,五岳端重,龍目鳳睛,眉分八字,耳厚顏白,鼻直如削,口細有棱,唇如朱砂,舌如蓮花,齒如石榴,肉結體香,肩削項長,端視嬌媚,燕語聲和等,亦屬貴夫人之相。古代女子多以子貴。古籍中亦有不少這方面的載錄。如《陳書》即載,長沙王叔堅之母本為吳中酒家婢女,相者言其當生貴子,陳宣王卑微時與之私通,酒家婢女生下一子,便是叔堅。后來陳宣王封其為長沙王,其母從此便因子而貴。相書中一般以女子rutou仰者子貴如玉,rutou低者子賤似泥;rutou大而黑者多子,小而白者絕嗣;腰細者無子,唇多紋者多子,唇青齒白者無子。古代典籍中也不乏女子相貴澤及夫君的記載。如《漢書·御吏傳》即載:漢代的黃霸少時邀請 一位相士坐車出游,見一婦人,相士斷言此女必貴。黃霸娶之為妻,后來官至宰相。
女刑克相
相學認為女子的命相不好,常常會給丈夫和子女帶來災難。但凡女子天中骨圓者棄前夫,額骨成峰,顴骨高者克夫,逆眉者三嫁,眉有三紋或紋亂者再嫁,眉角散者妨夫,眼下干枯者克夫,目下黑枯者克子妨夫,眼下青氣者其夫必亡,眼角豎紋直上天中者必嫁二夫,發黑無眉或拳眉者再嫁,頭發粗燥、眉粗睛大、眉粗而散者妨五夫。另外,發粗生須,發黃交眉,目露四白,額有旋紋,額高面陷,唇起如龍嘴,唇寒 齒露,牙齒朝外,人中有橫紋,面長口大,面闊口小,面瘦生筋,面尖腰窄,耳滯如泥,面如baifen
,命門骨高,年壽起節,地閣不正,項露角節,骨起腮高,身小頭大,肩背偏斜,肉冷如冰,指如蛇頭,夜間多呼等均為刑克之相。女子形相若沾上其中之一、二者,必損害丈夫子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