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淫相
女子淫蕩之相。古代相學認為,貞淫有相。女子淫相的表征是:頭偏額窄,頭大無法,額廣鬢深,五官不定,獐頭鼠目,眼閉眉蹙,兩眼浮光,眼角低垂,鼻仰朝天,人中兩曲,口角生紋,唇白不厚,唇青如靛,翹唇無腮,唇掀舌尖,唇掀舌法,耳反羊目。桃花之面,面多斑點,面帶兩削,面部兩陷,面肉堆浮,面大鼻小,面長睛圓,面滑身澀。長身短項,背陷腹小,肩寒腰細,臀翹胸高,rutou自陷,腹偏指短,凸臍近下。肉軟如綿,皮滑如油,皮白如粉,皮皺如紗。鶴腿彎腰,腿上生毛,眼光白露,斜視偷觀,未語先笑,搖手擺頭,回頭頻頻,一步三搖,鵝行鴨步,見人掩面,身輕如柳,斜倚門前,托腮咬指,剔齒弄衣,聲淺氣淺,自言自語,一言三斷,語言泛雜,搖身唱曲,探身伸腰,坐不安穩,舉步癡迷,無事自驚,性情多變,睡夢長啼,停針皺眉,媚而無態,嬌而無威。以相理而論,以上諸條,婦女若犯其中之一者,便為淫蕩之人,遲早會有跳墻之事。唐張鷲《朝野僉載》載:北周郎中裴珪有妾趙氏,貌甚美,曾求張憬藏看相。張曰: "夫人目長而慢視,符合相書中'豬視者淫'之說,夫人又目有四白,亦合相書'目有四白,五夫守宅'之語,恐將以奸廢,宜慎之。"趙氏笑而去。后來相士之言果驗,趙氏終因奸淫而被廢。
圣人奇形
相術產生之初,人們普遍認為圣賢之人必有奇特之貌。相傳春秋時的姑布子卿曾給孔子看相,謂其具有堯、舜、禹、皋陶四位圣人之相的特點。史籍所載,堯眉八采,舜二瞳子,禹耳三漏,皋陶鳥口,此四圣皆為奇形之人。《史記·蔡澤列傳》載:戰國時著名相士唐舉為燕人蔡澤看相后曰: "我聽說圣人的相貌不同凡俗,您鼻高肩寬,容貌魃回,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魏晉時期,圣人奇形的觀念尤為盛行。曹植《相論》云: "宋臣有公孫呂者,長七尺,面長三尺,廣三寸,名震天下,若此之狀,蓋遠代而求,非世之異也。使形殊于外,道合其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可見當時流行以"形殊于外,道合其中"者為圣賢異人的觀念。南北朝以后,圣人奇形的觀念在相學中逐漸淡漠,但這種觀念對社會意識的影響仍十分深刻。從一些文學作品對圣君賢臣的描寫可以看得清楚。如《三國演義》描寫昭烈帝劉備: "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描寫關羽:"身長九尺,髯須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七俠五義》中包拯的形象是:"黑漆漆滿面生光,閃灼灼雙眼暴露,生成福相,長成威顏。"此三者或為圣君,或為賢臣,在作品中的形相皆不同凡俗。
天日之表
亦作天表、日表。古代史學家、相學家對帝王儀表的諛稱。古人在自然宇宙系統中以天日為至尊,在社會人事網絡中以帝王為最貴。從天人相副的思想出發,將兩者結合,以天、日來象征帝王的姿貌儀表?!逗鬂h書·光武帝紀》稱光武帝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李賢注:"日角,謂中庭骨起,狀如日。"劉峻《辨命論》曰:"龍犀日角,帝王之表。"可見東漢時期就早已將天、日之象與帝王形相聯系起來。但"天日之表"作為一個完整的詞匯出現,約在唐代。《唐書·太宗紀》載:"有書生自言善相,謁高祖曰: '公貴人也,且有貴子。'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五岳朝天
面相術語。兩顴、額、下頦和鼻在相學中合稱五岳。張行簡《人倫大統賦》曰:"五岳必要穹與隆"。薛延年注云:"五岳者,額為南岳衡山,鼻為中岳嵩山,頦為北岳恒山,左顴為東岳泰山,右顴為西 岳華山。"五岳朝天,亦作五岳朝歸或五岳朝揖,意謂"五岳欲其朝拱豐隆,不宜缺陷傷破。"相書皆以之為富貴之相?!渡癞愘x》曰:"五岳朝歸,今世錢財自旺。"《驚神賦》曰:"五岳朝天,一世資財足用。"據傳明太祖朱元璋即為五岳朝天之相,故為極貴之人。《古今圖書集成·相術部·名流列傳》載:"陶凱、張順祖、楊天顯往見,珙曰:'陶君五岳朝天而氣絕未開,五星分明而光澤未見,宜藏器待時,不十年以文進為異代臣,官二品,其在荊陽間乎……',凱后為禮部尚書,湖廣行省參政。"
三壬三甲
三壬,腹相用語,謂下腹膨大貌。袁珙《人象賦》曰:"腹圓厚如圓箕兮,有三壬之超絕;若皮粗而上重兮,或雀腹而貧病之遭邊。"三甲,背相用語,謂背部豐厚平闊貌?!渡裣嗳帯返?quot;十觀":"背如三甲,項后肉厚,兩肩繃肉厚。" 《神相全編》四"相背"曰: "三甲、壘字也。"在古代相學中,三壬、三甲皆為福壽之相。《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載:三國魏中著名術士管輅曾自相曰:"吾額上無主骨,眼中無守精,鼻無梁柱,腳無天根,背無三甲,腹無三壬,皆不壽之驗。"古籍中三壬、三甲常合稱壬甲"。宋詩人陸游《醉中自贈》云:"富貴猶宜早退休,一生齟齬更何求?賦形未至欠壬甲,語命寧須憎斗牛。"意謂自己壬甲有欠,命相不佳,因此一生齟齬、百事不順。
五長五短
相形之稱。相學家稱人體的五個部位頭、面、身、手、足俱長者為五長之相,俱短者為五短之相?!渡裣嗳帯肺?quot;相五長"曰:"五長之形:一頭長,二面長,三身長,四手長,五足長。五者俱長而骨貌豐隆清秀滋潤者,善也。"《相五短》曰:"五短之形:一頭短,二面短,三身短,四手短,五足短。五者俱短而骨肉細滑、印堂明闊、五岳朝拱者,乃為公卿之相也。"《神異賦》曰:"圓融小巧,畢竟豐亨;方正神舒,終須穩耐。"注云:"五短之形,融和而奇巧者,至老而富泰豐亨也。"
五大五小
相形之稱。相學稱人之頭、眼、腹、耳、口五個部位俱大者為五大之形,俱小者為五小之形,認為據此可測斷人的貧富貴賤。舊題后周王樸撰《太清神鑒》卷六:"五大之形:一頭大,二眼大,三腹大、四耳大、五口大。五大者,須得生成無缺陷,則主富貴矣。或頭大而無角。眼大而昏濁,腹大而不圓垂,耳大而無輪廓,口大而唇薄,則反主貧賤也。""五小之形:一頭小,二眼小,三腹小,四耳小,五口小。若五者端正無缺陷而俱小者,乃貴相也。其或三四小而一二大者,則主應貧賤。若夫頭小而有角,眼小而清秀,腹小而圓垂,耳小而輪廓成,口小而唇齒正,則反貴人也。"《神相全編》中亦有"相五大"與"相五小"的內容,其命理之說與《太清神鑒》所言大體一致。
五應五合
五應,指形相合乎想法的五種表現。一般以天庭、地閣合乎相法者謂之天地相應;鼻、臉合乎相法者謂之天宮相應;印堂、臉面上、中、下三部分合乎相法者謂之天心相應;眉、眼合乎相法者謂之天機相應;耳相合乎相法者謂之天倫相應。五合,指品格、涵養、儀態合度的五種表現?!渡裣嗳帯分?quot;相五合"曰:"骨正直而有陰陽,言正直而有剛柔,是為天地相合也。視瞻穩而聲音清,體貌重而行步輕,是為天宮相合也。氣溫粹而有光華,色潔凈而無瑕疵,是為天心相合也。識量多而權亦重,度量大而面可訣,是為天機相合也。敬上而懷忠厚,愛朋友而足信行,是為天倫相合也。"術士看相時常將五應與五合互相參照,來推斷人之爵祿名位。一般以應、合相稱者為位顯權重之人?!队窆苷丈窬帧飞稀墩撐鍛搴稀吩唬?quot;應多合少,官崇位寡;應少合多,譽大官卑;應合相稱,則兩得矣。"
六惡六賤
不佳形相的統稱。六惡,指眼、唇、喉、頭、身、行步六者的不佳之相。 《神相全編》中"相六惡"曰:"六惡者,一曰平眼直視,主性不仁,內藏毒害;二曰唇下掩齒,主性不和,難與交接;三曰結喉,主妨妻子,多招災厄;四曰頭小,主貧下而夭折;五曰三停不等,主賤而貧;六曰安行如走,主奔波寒苦。"六賤,指額、胸、背、聲音、視相、鼻、眼神六者的不佳形相。舊題后周王樸著《太清神鑒》卷六日:"六賤者,額角缺陷,天中薄下為一賤,背胸俱薄為二賤,聲音雌散為三賤,眼目斜視為四賤,鼻曲低塌為五賤, 目無光彩為六賤。有此六賤者,主為供役也。"此外,相書還以眉無眉、額無角、目無神、鼻無梁、口無棱、耳無輪者謂之六削,亦為六種不佳之相。
十大空亡
星命學中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所余二支,謂之空亡,若在人的八字中出現,為不吉之兆。相學中空亡為兇厄之相的代稱。十大空亡,指面相中的十種不佳之相,《神相全編》三"面上十大空亡"對之有詳細的論述。其曰:"額尖為天空。額尖繃鼓,官貴無份,祖業難招,主孤刑,父如有傷,五十不齊,五十以前凡事不吉利也??滔鳛榈乜?。天地角主晚歲孤寒,妻子難為,無結果之處,夫妻隔各,六親不和,此為平常之相也。天倉陷為一空。此空主食祿淺薄,主人齋戒,口腹淺薄,得祖業難招奔波,晚景辛苦之相也。面無城郭為一空。此相大忌,主人無成虛花,無壽而無略,亦無祖業之人,此為平常之相也。山根陷為一空。此空主人離祖,六親無力,骨肉無情,兄弟隔各,為人少力也。風門露為一空。此空當主財散,六親隔各,夫妻不能偕老,莊田祖業主有破難存也。須不過唇為一空。此空主為人費力,朋友無情,財帛破耗,主其子孫不得力之相也。耳無弦根為一空。此空之相主人破祖離宗,身無居住之地,財祿耗散,無成亦無結果之相也。唇無須為一空。此空主孤刑,晚景貧寒,衣食困乏,決無妻子,若有定是虛花,到頭一場辛苦,此為賤相也。"
十一天羅
相書所稱十一種不佳之相。 《神相全編》五"相十一天羅"對此曾有專論,其曰:"形曜天羅會者稀,額偏腦側更無須,印堂唇薄皮細急,休望文章折桂枝。休廢天羅不可當,唇如牛肉面澆湯,青藍滿面焦枯色,使盡家財免禍殃。女面天羅色易明,貌如婦女又嬌聲,家財巨萬徒然有,虛負平生志不成。脂粉天羅面似油,浮光煙焰急須收,文章縱有無官祿,妻子及刑始得休。光礫天羅色似銀,面如繃鼓起埃塵,雖然面帶紅光色,虛氣元來到底貧。鰥寡天羅赤色多,更看兩頭旋成螺,語輕粉面無富貴,二十看看赴閻羅。井龜天羅會者稀,鼻頭仰露齒牙疏,有時行動胸堂突,休把文章走棘闈。倒曜天羅旺不朝,桃花之面語輕飄,富貴之家生此事,縱有千金日漸消。刑獄大羅目反睛,面橫脂色小人情,黑色面豐來往見,前途恐有市遭刑。崇砂天羅遍若涯,鼻頭斑點亂如麻,狡貪色濫還奸竊,下稍孤苦總堪嗟。急腳天羅頭帶偏,生居正在印堂邊,拋袒離親防父母,辛苦三更不得暇。"
赤脈干瞳
相形之稱。亦作赤縷貫睛,指眼中有紅筋貫入瞳仁。相學家以之為不吉之相。相書《玉管照神局》中即有"赤縷貫睛者惡死"的說法?!稌x書·陳訓傳》載:"時甘卓為歷陽太守,訓私謂所親曰:‘甘侯……目中有赤脈自外而人,不出十年,必以兵死'。"后來甘卓果然被王敦所殺?!短綇V記》卷二百二十一亦載:竇軌為益州仆射,袁天綱為其看相后曰:公骨法成就,然目色赤貫瞳子,語浮面赤,為將多sharen
,愿深自戒。后來其果然多行殺戮,廣招人怨。相傳東漢王莽兩眼射外,白輝赤縷貫睛,故雖貴極一時,卻不得善終。
反相
反叛之相。相學認為,忠奸賢忤,皆有命相?!妒酚?middot;吳王濞列傳》載:漢高祖劉邦封其侄劉濞為吳王,領五十三城,受命后召其相之,以之為犯上亂國之相。因負其背曰:"漢后五十年,東南之地將有亂者,豈汝所為?執掌天下者皆為劉族,汝當謹慎,不可妄為。"濞拜言不敢。然劉濞后來終以清君側為名作亂天下。古代相法中,主要通過相氣和相骨來識別反相。《三國志·魏書·董卓傳》:"輔(牛輔)等與肅戰。"裴松之引三國魏王沈《魏書》注云:"輔怯失守,不能自安……見客,先使相者相之,知有反氣與不,又筮知吉兇,然后乃見之。"此為相氣?!短接[》卷七三《三國典略》載:高歸彥請皇甫玉為己看相,皇甫五曰: "公位極人臣必可反。"高問其由,皇甫玉答:"公有反骨。"此為相骨。古代文學作品中亦不乏此類記載。如《三國演義》就寫到諸葛亮看出魏延腦后生有反骨,因此斷定其日后必定謀反。
風土刻應
指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對人的性情、形相的影響和作用。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山川風土頗不相同,人們世代生活其間,受到濡染感化,形相、性情諸方面也自然會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古人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注意到了這個方面的問題。如漢《淮南子·墜形》對此作過精辟的論述。古代相學亦同樣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內容。如《照膽經·論風土刻應》就清楚地論述了山川風物導致不同地域之人的容貌特點。其曰:"山川粗秀,百里不同,此人生形性所以有厚薄重輕清濁之異也。故閩山清聳,人俗于骨;浙水平而土薄,人俗于清;胡土厚重,人俗于鼻;淮水泛,人俗于重;若宋人俗于口,蜀人俗于眼,魯人俗于軒昂,江西人俗于色。如此類者,皆風土之異故也。論相而及此,其幾乎神乎!"《相理衡真》則進一步指出山川風貌影響到人的性情聲相及命運。其曰: "相貌性情,又本于山川風土形勢而出,按九州水土各異,故民生長息亦殊。青州其氣舒遲,其人聲緩。荊揚其氣傈輕,其人聲急。梁州其氣剛勇,其人聲塞。兗豫其氣平靜,其人聲端。雍冀其氣馱烈,其人聲捷。徐州其氣悍勁,其人聲雄。"
自然相
合乎自然規律的形相。古代相學以天人相副的古代哲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石。認為天地自然、生命形態、社會事物同源同理、同步消長,因而評判人的命運好壞。最主要的就是看處于宇宙整體結構中的人對于自然、社會規律的對應與和諧程度,其中可與自然事物對應,合乎自然規律者,即謂之自然相。通常采用的飛禽走獸相法,根據人的形相特征,與自然界的飛禽走獸比類取相來測斷其命祿,其所論之相即為自然相?!逗鬂h書·班超傳》載:"班超行詣相者,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萬里之外。'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相者言班超之相,就是基于他的相貌合乎自然之道,可"飛而食肉",故謂其能封侯?!稌x書·王敦傳》亦載: "洗馬潘滔見敦而目之曰:處仲(王敦字)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若不噬人,亦當為人所噬。"同樣是根據相形所類同的動物的自然特性來談人命相。班超、王敦之相即是自然相。
社會相
合乎社會規律的形相。古代相學以天人相副的哲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石,認為天地自然、生命形態、社會事物同源同理,同步消長,因而評判人的命運好壞。最主要的就是看處于宇宙整體結構中的人對于自然、社會規律的對應與和諧程度,其中與社會事物對應,合乎社會規律者即謂之社會相。如相書《水鏡集》所載:初唐詩壇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最后結局是兩人溺水而死,一人被誅,一人做了縣令。裴行儉看了他們的相后說,文人最要緊的是品德修養,其次才是文才。然王勃等人浮躁淺露,故不能博大致遠,唯楊炯稍深沉,略合周公禮法,所以有縣令這樣的小官。這里主要從是否合乎儒家風范來談相論命,其所論之相即為社會相。古人以龍鳳為尊,相學中也因之以龍鳳之姿為至貴之相。引《唐書·太宗紀》載:"有書生自言善相……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上古時人們對龜極度崇拜,視之為神物,因此相學中以身有龜紋者為高貴之相。這些也都是從是否合乎社會性的角度來言人命祿,故其所言者亦為社會相。
先天相
先天命定之相,與后天相相對。古人認為,人稟氣而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壽天如此,命祿也一樣。貴賤吉兇不在人的才干賢愚等后天因素,而處決于所稟的自然之氣。命當富貴,可以逢兇化吉,常安不危,命當貧賤,禍福并至,常苦不樂。在一般情況下,這是人的力量和努力所難以改變的。宋釋文瑩《玉壺清話》載:宋真宗為開封府尹時,曾呼瞽者至府揣聽僚屬骨相。至王繼忠,瞽者驚駭道:此人甚奇,半生食漢祿,半生食胡祿。真宗不信,笑而遣去。王繼忠后為高陽總管,時遇遼兵南犯,其率部御敵。因寡不敵眾,戰敗未歸,眾人皆謂其戰死,真宗聞之悲慟。實則其被遼兵俘獲,后又被遼帝招為附馬,封吳王,改姓耶律,一生榮辱悉如瞽者所言。以相理而論,王繼忠一生半食漢祿半為遼臣,是為先天所定,故其命相即為先天之相。
后天相
與先天相對應,指受人的后天行為影響所出現的新命相。古代相學既認為命相為先天所定,同時又認為人的后天行為有時也可以使先天命定之相發生變更,出現新的命相。古代相書對此有較多的論述,并有不少后天相例的記載。如《許負相德器》即言項羽重瞳,本為善相,其兇殘暴戾,火焚咸陽,使善相變惡,后自刎烏江,為天下人不齒。民間亦有不少行善積德引起相變的傳說。如相傳北宋文學家尹洙頭無頂骨,目中少神,山根年壽塌陷,齒露牙齦,以相論命,其一生不貧則夭。相士蔡襄勸其多作陰德事。按蔡所示,尹賑濟災民,廣施仁德。后來一夜間,頂骨陡生,雙目神發,山根年壽隆起,牙齦掩藏,隨相貌變化,命祿也由厄變善,爾后長壽,并得**
厚祿。抑惡揚善本為相學宗旨,然此類故事又大都同時染上因果報應的佛理色彩。
人不可貌相
不能只根據外貌來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質和行為。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學中指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與相德?!都冴栂喾ā吩唬?quot;任是不揚(貌丑)難錄取。"其注:"胡僧云:休嫌貌不揚,白璧璞中藏。誠能知美中有惡,惡中有美,相術不減姑布子卿矣。"即是說高明的相士并不以貌取人,而是善于發現璞中之璧?!豆砉茸酉啾嫖⒚ⅰ芬嘣唬?quot;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不離形,不拘法,視于無形,聽于無聲,其相之善者也。"《韓非子·顯學》曰:"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所言孔子以貌人自嗟失誤之事,后世相學家常引為相形必須同時相德的例證。
變相
人的后天因素所引起命相的變更。古代相學認為一個人的命相為先天所定,但是后天的因素.特別是心靈世界、道德操行、自身修養及其所轉化的行為活動有時也可以改變原來的命相。變相論是我國古代相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宋金時期的《神相全編》、《人倫大統賦》等相書中已有心相專論,涉及到變相之說;《麻衣相法》、《神異賦》雖未專門討論變相問題,但在全書的許多內容中都已大量論及。至清,《水鏡集》則已有變相專論,《相理衡真》更是明確地將陳搏的《心相論》列入卷首,并言:"相有更變,心之所向,而相從之以變。譬如斗柄一般,指東則春,指南則夏。心猶斗柄也,相猶春夏也。即鬼谷子所言有心無相,相隨心生。"對"有心無相,相隨心生",《相理衡真》有進一步的解釋:"假如貧窮之相,其人本屬惡類,頓悟前非,立心為善,功德廣布,則相變為富貴之形矣。此是有心無相,相隨心生之理。假如富貴之相,其人窮奢極欲,無惡不作,逞其歷性,出于不覺,則相變為貧窮之形矣。此是有相無心,相隨心滅之理。"變相論是我國古代相學理論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它與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相一致,在實際運用中起著勸善誡惡的教化作用。
相心
通過考察人的心術善惡來測斷其福壽休咎。古代相學以相形神為主,同時也輔之以相心、相德。尚在相學出現之初,荀子就著有《非相》一文,指出:"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兇。故長短小大善惡形相,非吉兇也。"意謂一個人的外在形貌特點并不能決定其命運的吉兇,觀察人的形相,不如去考察其內心;考察一個人的內心,不如考察其行為。雖然茍子當時對相學所持的懷疑態度不為相學家所取,但其所言相形不如相心之論對后世相學影響極大。宋陳搏著有《相心篇》,謂心有善惡,有厚薄,而相之休咎系焉,因而未觀形貌,須先相心田。《風鑒》中甚至提出:"上相之士不相身面。"謂人之德才皆隱于內心和行為之中,故形貌不可作為判定賢愚善惡的主要依據。據傳孔子的學生澹臺子羽有君子之容,宰予極善辭令,孔子憑據他們的形貌和言談給予充分的信任,后來卻發現子羽"行不稱其貌",宰予也與其"三年之喪"的主張相違,后自嗟輕信失誤。古代不少相術家都引此例來說明相形必須同時相心的道理。
相隨心生
據傳為上古術士鬼谷子語。全意為"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意謂人相的吉兇隨著心念性情的善惡而產生或消失。不少古代相學家都對此說給予極高評價。如宋初陳搏《心相篇》即謂."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斯言雖簡,實人倫綱領之妙。"并據此進而提出: "未觀形貌,先相心田"的學說。清代陳釗《相理衡真》卷一則從變相論的角度對此作過闡釋: "相有更變,心之所向,而相從之以變。譬如斗柄一般,指東則春,指南則夏。心猶斗柄也, 相猶春夏也。即鬼谷子所言有心無相,相隨心生。"
德在形先
指品性德行對人命運的影響重于形相。古代相學以勸善警惡為本位,因此看相時必須特別注意對品性德行的考察?!渡裣嗳帯肺?quot;相德","善相者先察其德,后相其形。德靈而形惡,無妨為君子,形善而行兇,難掩為小人。"《玉管照神局》以材與器喻形與德兩者的關系,曰:"形者,人之材也;德者,人之器也。材既美矣,而副之以德,猶如雕琢而成器也。器遇拙工而棄之,是為不材之器也。是以德在形先,形居德后。"有些相書則通過具體相例來說明"德在形先"的道理。如《許負相德器》即曰:"德在形先,形在德后,即如項羽重瞳,形則善矣,然而咸陽三月火,非殘暴之器致之乎?竟而刎首烏江,形何足恃哉!"
陰騭相
陰騭部位的形象。陰騭,亦稱淚堂,龍堂,鳳袋。指面相中位于兩眼下臥蠶內的部位,在十二宮中為男女宮所在處,主管子嗣的有無。相書《神異賦》有"陰騭,肉滿福重心靈"之說,意謂陰騭部位豐滿者為福貴之相。古人以多子多孫為福,故相學認為,若眼下陰騭部光明潤澤,紫色環繞,為行善積德所至,縱然有克子之兇兆,也會因為積有陰德而生貴子;相反,若多有不善之舉,則會使眼下青暗虛腫,而破吉相,有損子女;若改惡從善,助人積德,蠢肉即會生出陰騭紋,化兇為吉,絕處逢生。相傳春秋時有名商瞿者,年屆四十無子,孔子見其眼下隱現騭紋,斷其必得貴子,后來果被言中。除眼下臥蠶部外,陰騭紋還可以在顏面其他部位顯現。 《水鏡集》歸納為三十六陰騭部位,如雙眼、天中、天庭、天門、天府、山根、年壽、準頭、法令、地閣、眉角、命門;天倉、印堂等。這些部位出現吉紋或吉氣喜色,皆可補救面相中原有的缺陷;化兇為吉。反之,這些部位若出現惡紋或惡氣敗色,則會由吉變兇。故相學中有"陰騭乃心田之靈苗,能換回人之造化而變吉變兇"的說法。
三十六善
心相中稱三十六種優良品行為三十六善。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 "諺曰: '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逐心滅'。此言人以心相為上也,故心相有三十六善。夫人嘗言意氣求官, 自須如此,一也。為事有剛有柔,二也。慕善近君子,三也。有美食常分惠人,四也。不近小人,五也。常行陰德,每事方便,六也。從小能治家,七也。不厭人氣覓,八也。利人克己,九也。不遂惡貪殺,十也。聞事不驚張,十一也。與人期不失信,十二也。不易行改操,十三也。夜臥不便睡著,十四也。馬上不回頭顧,十五也。夜不令人生憎惡,十六也。不文過 飾非,十七也。為人作事周匝,十八也。得人恩力不忘,十九也。自小便有大量,二十也。不毀善害惡,二十一也。憐孤寡急物,二十二也。不助強欺弱,二十三也。不忘故舊之分,二十四也。為事眾人用之,二十五也。不多言妄語,二十六也。得人物每生慚愧,二十七也。聲美音有序,二十八也。當人語次不先起,二十九也。常言人善事,三十也。不嫌惡衣惡食,三十一也。方圓曲直隨時,三十二也。聞善行之不倦,三十三也。知人饑渴勞苦,常有以恤之,三十四也。不念舊惡,三十五也。故舊有難,竭力救之,三十六也。以上三十六善皆全者,當位極人臣,壽考令 終?;蛴胁蝗?,則福禍相折,以次減殺。具二十者,刺史之位,具十以上,令佐之官,具五、六者,亦須大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