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于正月理發是有一些講究和忌諱的,其中有個說法就是死舅舅,我們可以通過這方面去了解下我國的文化,那么今天感興趣的就來看一看正月理發有什么講究,正月理發為什么對舅舅不好,你一定會有所了解的!
【正月理發有什么講究】
是的,在正月是有不能理發的習俗和說法的,
之所以說不可以在正月理發,其實主要的是因為民間有正月理發死舅舅的說法。
正月理發有死舅舅的民間禁忌,所以正月不能理發,但這是一種誤傳,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即說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發留辮,而漢民則由于心懷故國,相約正月里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成為“思舊”,最終以訛傳訛,成了“正月里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民間禁忌。
所以在正月也就是有不可以理發的說法的。
【正月理發為什么對舅舅不好】
“正月理發死舅舅”,這是民間傳聞的一種說法,即正月不能理發。其實這種民間習俗,一種文化的誤傳。真正的原因是順治年間清軍入關,推行“留發不留頭”的野蠻政策,大明臣民心懷故國,不忘舊君,化為“思舊”。后被訛傳為“死舅”,這就是后來“正月里剃頭死舅舅”正統說法。
還有一種原因是傳統習俗中,正月被稱為吉月,感謝蒼天讓大地春暖花開,民間都不會選擇在年內理發,新年動腦袋,對自身不利。
【正月理發有什么講究和忌諱】
我國很多地方都認為正月剪頭不吉利,究其原因,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正月理發死舅舅”,但這其實是個“誤解”,沒有科學依據。據考證,1644年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發留辮,于是漢民們就用“正月里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和對清朝暴,政的反抗,并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忌諱。
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剃頭”的說法,要問老一輩的人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得到的答案都有幾分kongbu 的色彩:“正月剃頭死舅舅”!這聽起來完全不相干的事,到底是為什么流傳了這么久,而且不少人深信不疑呢?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貧窮的剃頭匠,他很愛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卻沒錢給舅舅買禮物。正在為此發愁時,他突然想起一個辦法,挑著剃頭挑子到家給舅舅剃頭刮臉。
當舅舅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時顯得精神煥發,好像年輕了許多,人們都稱贊剃頭匠的手藝。舅舅聽了很高興,心里說這是外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過年禮物。此后,舅舅約定每年正月讓外甥剃頭。
后來舅舅過世了,剃頭匠每到正月對著剃頭挑子傷心落淚,從此有了“正月剃頭思舅舅”的說法,但后世傳來傳去卻變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從而形成了“正月不剃頭”的習俗。
這只是傳說中的由來,但其實正月不剃頭的說法是有歷史原因的。
清代以前的漢人男子都有蓄發的傳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因頭發受之父母,故頭發被視如生命,故男女都留長發,只是盤發的方式不同,若去發則意味著犯了嚴重的罪。
“去發”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內,但也是一種刑罰。三國曹操割發代首就是明證。此習自隋、唐以后已廢止,未成丁的孩童,頭發覆頸披肩;成年后,總發為髻。
清政權為滿族人所建立,滿人入關后強迫漢人遵循滿人習俗。順治元年清軍入關,隨著兵勢日漸強大,消滅了明朝的主要抵抗力量,后統一天下。
順治二年在盛京發布《剃發詔書》:
“向來剃發之制,不即令劃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乎,若不統一,終屬二心。自發布告之后,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為惜發爭留,決不輕貸。”
強迫漢人十天內一律與滿人一樣剔去外周的頭發,僅留中間的一點兒梳成辮子。
機構召集所有的剃頭匠,給每人發一根掛著圣旨的旗桿,寫著“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警語,剃頭匠奉旨剃頭。這個舉動引起民眾廣泛不滿,對當時的漢人來說,剃頭是對人格的莫大侮辱,此舉尤其遭到江南民眾極力反對,以致發生軍民為保衛頭發而拼死斗爭的事件。
如浙江嘉定明朝舊部左通政使侯峒曾和進士黃淳耀集結數萬軍民,誓死留發與城共存亡,可最終侯峒曾投水、黃淳耀自縊,全城二十萬人戰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
另有江蘇省江陰鎮明朝舊部閻應元,被百姓們推舉為守城統帥,由他指揮九萬百姓對抗剃頭令,但在抵抗八十余天后慘敗,他臨終前一日,在城樓上留下一首絕命對聯:“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守城,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多爾袞曾親自提審明使臣左懋第,問他說:“你為何不肯剃頭?”左懋第回答:“頭可斷,發不可斷!”
以上各種事實都表明了當時人們對清朝剃頭令的dizhi 心理,但大明江山由清政權取代的現實已經無法改變,弱勢的百姓只能在每年的年首,以“正月不剃頭,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來寓意“正月不剃頭——思舊”,并形成習俗而廣泛流行。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仍然遵循正月不進理發館的傳統,人們寧愿在臘月初八或二月二龍抬頭的一天去排隊理發,以致于除了過年因素外,大多數理發店正月的生意都很冷清。
在某種程度上,“正月不剃頭”的習俗反映的恰恰是一種***和氣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