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是有很多的節日的,而且是會有很多的習俗以及講究的,在節日期間是有很多的事情的,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八月十五中秋節有哪些風俗?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1、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
2、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3、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4、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
是來自古代傳說。相信大家都聽過“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月餅起義”等關于中秋節的傳說。由于古時候還沒有發現文字,很多所謂的神話傳說其實都是那時發生的一些日常生活的事跡,只是沒法記載下來,后面口口相傳再加上年份已久,所以很多事就慢慢的就演變成神話傳說了。
【八月十五殺韃子的來歷】
元朝末年,漢人不堪元機構的殘暴統治,紛紛揭竿反元,但元軍控制嚴密,義軍無法傳遞消息,適逢中秋節將至,有人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的月餅里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
有些版本作“月圓殺韃”的字條藏在月餅里分發給其他人,紛紛約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義,大家一起反抗,推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