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我們有著很多的節日,這些節日都是從古代流傳千古而才能使得我們有所見識,不同地區的人對于節日的習俗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內蒙古重陽節有哪些風俗?重陽節的歷史由來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
1、內蒙古重陽節風俗是什么
2、重陽節由來簡介
3、重陽節有什么意義
內蒙古重陽節風俗是什么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
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由來簡介
重陽節是根據東漢傳說流傳的,相傳有一個魔,每年九月九日都會出來害人,因此有一個青年用菊花酒和茱萸的氣味嚇走了魔;青年還登到高處躲避了魔的追趕,保護了一家人的平安。因此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戴茱萸就流傳下來。
重陽節需要飲菊花酒,因為古人認為飲菊花酒可以長壽;登高處和佩戴茱萸、菊花也都是為了祛病消災,體現了人們對于重陽節的美好希冀。除了這些習俗之外,重陽節還可以吃重陽糕、賞菊花,甚至有些地區還會舉辦祭祖等活動。
重陽節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很多詩句都涉及重陽節內容,讓重陽節也更具有歷史文化意義。在重陽節的時候可以食用很多傳統食物,如:花糕、蟹肉、黃酒、羊肉面、栗子糕等等,這些美食就是代表著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有什么意義
重陽節又稱九月九、茱萸節,起源于秋游去災。道教以九月為陽,九月九就變成了重陽節。民間流行在頭上、房上、床頭。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味香濃,有逐風去邪、驅蟲減濕,發揚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目的是驅災辟邪,祝老人長壽。
在歷史上,重陽節期間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孝敬老人,民間還喜歡進行圍獵、去寒之作用,人們擔心降霜天寒,都爭先恐后到郊外登高。另外,還舉行迎神逐疫等消災祛疫活動、秋游,這是自古以來的健身活動。從民間信仰上看,人們認為逢九必兇、射箭、放風箏,吃重陽糕食品,說明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基于這一習俗,我國已將重陽節視為老人節,重九更災,于是要辟邪。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井邊插茱萸,還有健身作用。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地列入首批**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歡迎使用我愛測字網免費算命大全:周易算命、八字合婚、周易占卜、八字測婚姻、姓名測試打分,八字算卦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民俗文化由來已久,是從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一種擇吉避兇的術數,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