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節可是我國古代傳統的重大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吃飯,一起談心,可以說元宵節這一天,家里一團和氣,而且在這一天,不僅有飲食上的講究,還有風水上的講究,一般在春節這一天,我們都會敬神,表示對神靈的一種尊敬,那么春拜神祭祖有什么需要注意呢?看本期風水學。
過去老祖宗們斬荊披蕀,跋山涉水,開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飽經風吹雨打,雷轟電擊之余,內心里油然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萬物者各有各的神只。后來有了宗教思想,這種神道觀念也變的更具體、更實際。我國人的胸襟其實是很寬闊的。總認為,神既然為保護人類而來,當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來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雖然沒有發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組織,但孔夫子卻說過一句聰明正直謂之神的話,等于是替神格訂了一個標準。
在這種觀念下,歷代許多位彪炳國史的圣君、賢相、大儒、名將,以及著錄各地方有志的忠臣、義士、節婦、孝子,凡是合乎「神格」而又有顯應事跡的,生而為英、死后有靈,都有立廟奉祀的機會,以我國土地之廣、人口之眾、歷史之久、文物之盛、神靈的來源又如此之多,在我國有這諸天神佛,庇護天下蒼生、領受四方香火,也就不足為奇了。
到廟中拜神可有發覺,除了廟中主神外,還有許多香爐。例如福德、天地、門神或其他神祗,如果沒有留意的,便要注意了。俗云:“入廟拜神、入屋叫人”。這是一種尊重及禮貌,入廟拜神要供香,但并不代表神祗會吸這些香,這是一種與神靈打招呼的方式。
供香一般來說主壇供三支大香、三支細香或五支細香跟著便是主壇以外的所有的神靈;一個香爐三支香供滿全廟神靈方為完滿這是入廟拜神的一個規矩。
許愿求簽都一定要具備供品,這亦是一種禮貌你們去探朋友時也不會空手而去,必買些生果或糖果餅乾之類人與人都講究禮貌更莫論乎神靈,供品大小由心你可以托一只金豬或三牲酒禮亦可以帶五個生果、一碟齋菜作供品。
通常先將供品放上,然后才供香,若果在繁忙日子香爐的香太多可選擇另一個方法供香。便是將供品放在地上〔若果拜桌有空位便要放上拜桌〕因地方擠迫才迫不得已這樣做神靈是不會見怪的;然后在前面方放一個生果在生果上方插香然后鞠躬向神靈祈求家人平安、財運亨通、子女讀書聰明伶俐、得姻緣等等。
有些人主要想求簽供祭后便可向廟祝借一簽筒〔通常善男信女都會捐些香油錢或入廟前看一些攤檔可有簽筒賣有則可以購備自用〕。
如何祭祀:
敬天尊祖乃我國五千年來,一脈相承的道統,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貫徹于風俗習慣中,形成了中華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為人倫要件、治國根本、歲時節令,或婚喪喜慶,皆需祀神,亦必祭祖。因此每個家庭的香案之上,大多左邊供奉神佛肖像或卷軸,右邊安奉世代祖先牌位,而上寫「顯考某某公」或「顯妣某某夫人」或「家祖先牌位」字樣,口頭上概稱為「公媽」,除每日需焚香膜拜外,每月的初一、十五也都要祭拜一番,此外,若遇神佛誕辰,或欲求神明消災賜福時,亦需至寺廟進香。頂禮膜拜。鄭偉建博士特別提醒:
1、拜神祭祖有一定民族共通的習俗
2、拜神祭祖也有地域不同的習俗
3、拜神祭祖一定要心誠,否則大不敬。
屋周果樹多不宜,地氣被奪家不利是真的嗎
長石當道如虎臥,不利家屬及子孫是真的嗎
彎弓直箭屋前過,居家常臨大奇禍是真的嗎
為什么說門前假山巨石忌,只宜屋后安放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