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據(jù)說長得有點像大熊貓,龍則有點像會飛的蛇。這倆看著像八桿子打不著的,但有民間又有傳聞?wù)f貔貅是龍之子。這會不會有點扯呢?
一、先看貔貅。
1、在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是貔貅的另一種說法。
2、《逸周書·周祝》有說:“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
3、光緒年間文學(xué)家徐珂,在他的《清稗類鈔·動物》中記載:貔貅具有龍頭、馬身、麟腳,形狀如獅子般,毛色常為灰白,能夠騰云駕霧,被稱為白熊。
二、再來看龍。
1、《本草綱目·翼》有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shù)。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2、《說文解字》有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3、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也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各位緣主比較一下,龍和貔貅像不像?
照這樣看還是有點像的。
都是龍頭,貔貅有麟腳,龍則是麟身,然后都會騰云駕霧,一眼看過去都是狠角色,不過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厲害的瑞獸多得去了,不能說厲害就是父子啊。
我們看下民間是怎么傳說的。
傳說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第九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yōu),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不過根據(jù)史料記載,龍的第九子是螭吻。
何為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
《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zāi)后,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虬”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zhèn)邪之物以避火。其原型可能是深海大鯨。
根據(jù)這個描述,這龍的第九個兒子顯然不會是貔貅啊,是不是傳說有誤呢?會不會是年代久遠,一傳十,十傳百,就搞錯了呢?
雖然如此,但傳說也不一定有錯。
為什么呢?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shù),也是貴數(shù),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什么意思呢?
龍不只是生了九個兒子,九只上虛數(shù),是極多的意思,于是,龍有貔貅這個兒子也是有可能的,再說龍子也不委屈貔貅。
試問誰不是龍的傳人。
本篇我要測字風(fēng)水學(xué)網(wǎng)探討了貔貅有沒可能是龍之子,想了解更多這方面資訊和知識的讀者,可以查閱下面的專題標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