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月份決定壽命長短
1、55種疾病和出生月份相關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的“出生月份和患病風險”的最新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上。
此研究對紐約長老會醫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超過170萬名的患者,在1985年—2013年的病歷進行了分析,發現有55種疾病與人的出生月份有關。
研究人員稱,在所有月份中,5月份出生的最不容易生病,而10月份出生的最容易生病;3月份出生的心臟最容易出問題;7月份和10月份出生的得哮喘的幾率最大;11月份出生的容易得支氣管炎等。
原因是:在人一生的患病風險中,“人體早期發育機制的季節性依賴”,可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基因學家們的結論則是;胎兒的生長盡管受到基因的影響,而食物、荷爾蒙、溫度、光照、病毒和其他傳染性疾病都存在季節性變化,而這些變化對孕婦和正在成長的胎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2、影響從jingzi卵子就開始了
科學家發現,在1萬多名世界名人及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三四月份出生的占多數。而且,這段時間出生的孩子身高也高于其他月份出生的孩子,尤其是與10月-12月出生的孩子相比,差距可達4厘米。
這是因為,這些孩子正是在前一年的五六月份受孕的。春天,男女雙方都精神飽滿、生機勃勃,這時候,jingzi和卵細胞的發育均較好。
3、胎兒越小受環境影響越大
胎兒早期是各個***形成的重要時期,胎兒越小,環境的影響就越大。
丹麥研究人員發現——
1—3月出生的,易患精神fenlie 癥和狂躁憂郁癥,其患病率比其他月份出生的高8%。究其原因,與孕婦陽光照射時間不足有關。孕婦缺少陽光照射,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進而影響胎兒大腦發育。
適當地柔和地接受陽光照射,有助于增強胎兒的視網膜發育、ciji胎兒腦細胞活動,從而增強胎兒的智力和機體活動能力。
7—10月出生的,易骨折、齲齒。原因是,胎兒的牙齒大約在妊娠3個月左右就已經發育了,骨骼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開始形成。但出生在這3個月的人,恰逢母親在冬天受孕,孕婦體內產生的維生素D會比較少,因此胎兒出生時的骨密度會比較低。
4、出生后傳染病和食物結構是影響因素
出生后呢?研究者們指出,出生季節飲食結構的變化和季節性傳染病,是影響其“初期發育”的根本原因。
4—6月出生:腸胃疾病
預產期在春季的孕婦,在冬季度過了她最后一段孕期,在這段時間她攝入的維生素較少;當她停止哺乳,給嬰兒吃正常的食物時,正好是夏季,這段時間嬰兒就很容易得消化系統的疾病。
而且,此時氣溫明顯升高,使得食物中部分細菌大量繁殖,嬰兒脆弱的腸胃系統很難經得起“折騰”,難免不為日后埋下病根。
秋季出生:哮喘病
這次美國的研究顯示,10月出生的人,患哮喘的風險大;幾年前,丹麥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秋季出生的兒童患哮喘病的可能,比其他季節出生的要高出30%。
其原因是,兒童的基因能先天性確定其哮喘風險的高低,而冬季病毒性傳染病等,可能會喚醒這些基因。
11—12月:皮膚病
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11、12月出生,易患異位性皮膚炎。原因是,塵螨在秋冬的空氣中含量特別高。
5、陽光照射多少會影響情緒
《自然—神經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出生后數周或數月內,大腦接受陽光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變化模式。因此,夏天出生的人幸福感較強,冬季出生的人,心情會較抑郁。
研究還發現,冬季出生的人發生食物過敏的危險更大。冬季日曬時間短,導致人體缺乏維生素D,這是關鍵因素之一。
人的發育成長需要陽光!因此,孕媽媽和冬天出生的寶寶是不是更要注意多曬曬太陽?嬰兒添加輔食時,也要更加豐富,還要有“運動”意識!
6、5月出生的人最為健康
醫學界普遍認為,春末夏初出生的嬰兒體質好,不易患病。
為什么?
夏末、秋初懷孕,到冬季傳染病多發季節,胎兒已三、四個月了,***生成發育基本完成,度過了胎兒對有害因子的“敏感期”,避開了風疹等多種病毒對胎兒的侵害。
夏末秋初之際,蔬菜、水果充裕,有利于孕婦度過妊娠反應期,這對保證孕婦營養和胎兒大腦發育十分有利。
臨產期正好是春末夏初,天氣溫和,副食品供應豐富,這又為產婦增加營養,順利地度過產褥期,使身體盡快得到康復。
春末夏初,嬰兒穿著單薄,便于護理。等到嬰兒漸漸長大需要大量添加輔食時,已進入冬令時節,可避免夏天腸道傳染病的流行高峰。
到了斷奶時,已是春暖花開,豐富的新鮮蔬菜又不斷上市,有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
7、德國一項研究稱秋冬出生者更長壽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在《報告》中還說:和飲食、鍛煉等其他因素相比,出生月份帶來的患病風險相對較小!而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研究,可能能說明這個問題。
德國研究人員調查的,是“不同季節出生對人壽命的影響”,其結果——
秋天出生的人比在春天出生的人長壽,并且在老年時期不易生病。尤其對于50歲以上的人來說,出生季節和壽命之間的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比如,從 奧地利搜集來的人口資料顯示,出生在10月和12月間的人,比出生在4月和6月間的平均長壽7個月;出生在12月的人,活過100歲的幾率比平均水平高 16%。
芝加哥大學“觀點調查中心”的研究也發現:冬季出生的人50歲后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可能性較小。
哥倫比亞大學這次研究的結論是:“10月出生最容易生病”。為何“最易生病”的人群的壽命,反而相對更長?
其原因,可能是早期的環境影響,讓其容易生病的同時,也激起了人體內環境的更高水平的重建,如,讓其免疫力越戰越強等。也可能是早期多病,讓其有了健康意識,更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壽命長短與氣候的關系
人們降臨到世界上的月份不同,似乎“命運”也不盡相同。諸多研究發現,出生月份可能影響著一個人的壽命。據美國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一項針對7萬名百歲老人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的養生方法以及個人性格特征外,出生月份也成為影響壽命長短的一大主因。
這項研究表明,秋季出生的人可能更長壽,主要歸因于人們在生命早期階段處于的不同環境。出生月份真的會影響壽命嗎?本期《生命時報》綜合國內外多項研究,并邀請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進行解讀,為您解開生日與健康之間的奧秘。
春季出生者腸胃差。美國西南密蘇里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春天出生的人更易患腸胃疾病和學習障礙癥。英國**統計局的研究人員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也分析得出,四月出生的人平均智商較低,而且這個月份出生的人群中身體不健康者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孕期母體接受日照是否充足相關;另一方面,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食物中的細菌開始大量繁殖,春天出生的嬰兒到了夏季要開始正常吃一些食物,此時脆弱的腸胃易受到細菌攻擊,為以后易得消化系統疾病埋下隱患。
夏季出生者更快樂。出生的季節還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對來講,夏天出生的人往往更快樂,冬季出生的人則較悲觀、愛抱怨。研究者認為這是由于胎兒受到溫度、降雨量、紫外線、母體攝入營養、母體雌激素分泌狀況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以色列一項針對27萬名孩子的視力調查發現,夏天出生的孩子患有中度和重度近視的比例最高。研究者表示,這可能與夏季出生的新生兒眼睛容易受到過多光ciji有關。
秋季出生者較長壽。研究發現,秋季出生的人較春季出生的人長壽。這是由于人們生命早期階段接觸的環境會影響壽命,比如春季出生的嬰兒,其母親在冬季孕期攝取營養不夠完全,接觸到的陽光較少,因此人體合成的維生素D也相對減少,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嬰兒健康。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成果也顯示,秋天出生的人更長壽,而且年老后不易得病。此外,英國一項研究還發現,9月份出生的兒童,其學業成績通常優于其他月份出生的同齡人。
冬季出生者易失眠。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睡眠中心進行的一項“慢性失眠癥患者出生月份分布規律研究”顯示,在該院就診的慢性失眠癥患者中,有40%以上的人出生在冬季,而夏季出生者最少,僅占16%。研究者認為這主要和冬季氣候寒冷、晝夜長短差異大等因素影響到胎兒腦部發育有關。丹麥研究人員還發現,冬天出生的人更易患上精神疾病。據統計分析,冬季出生者患精神fenlie 癥和憂郁癥的比例比其他月份出生者要高出8%。
專家解讀:出生月份影響壽命不能“絕對化”。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看來,雖然“出生月份能影響壽命”的說法聽起來有些荒謬,但國內外研究其實有一定道理。因為季節確實會改變日照時間長短、氣溫高低等胎兒受孕育期的外界環境,也會影響孕婦營養攝取和體內激素分泌狀況,這些都會通過母親對胎兒在宮內的發育帶來影響。
但要明確的是,胎兒出生后的健康情況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高芳堃認為,決定壽命長短的主要有兩點重要因素,一是遺傳因素;另一個是環境因素,包括胎兒在母體時的宮內環境,自然環境如水、陽光、空氣等,以及社會環境如文化、教育、家庭、地域、衛生等。所以影響人長壽的因素很復雜,絕不能單一強調出生季節的作用。
長壽的先天后天條件
百歲老人已經成為美國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一個小團體。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統計,目前大約有7萬名美國人已經跨過了難以逾越的百歲門檻,預計這個數字到2050年會增加到60萬。
研究者揭示了能讓人們壽命達到3位數的一些先天方面的規律。
1.女性有明顯的優勢。百歲老人中有85%的人是女性。
2. 一個人在什么時候出生也會決定他的壽命長短。與在春季出生的嬰兒相比,在秋季出生的嬰兒活到百歲的可能性會稍微增高。研究者推測了人們在生命早期階段所接觸到的環境因素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孕婦在冬季攝取的營養元素不是很全面,接觸到的陽光較少,人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也就較少,這些因素給春季出生的嬰兒健康帶來了一些長期的不利影響。
3. 擁有一個長壽家庭。波士頓大學醫學副教授托馬斯·波爾斯研究發現,百歲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親屬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齡老人。
除了先天和基因方面,研究者提醒百歲老人千萬不能放棄已經養成的良好生活方式和習慣,否則就會前功盡棄。這些老人能夠長壽的確有基因在起作用,但認為能活到百歲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種誤區。
1.不吸煙。夏威夷地區的一位長壽學家布拉德利·威爾考克斯,他是世界上為期時間最長的百歲人群調查項目的醫學部門主任。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不吸煙會讓活到百歲的可能性增加7倍。
2.保持苗條的身材。減少肥胖意味著各種慢性病風險的降低。
3.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有利于保持心態的健康。
4.樂天派,并且心胸寬廣。大部分老壽星都能熟練地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也能找到迅速解決問題的辦法;煩心事很快從他們腦海中排除,也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他們在情緒上更穩定,性格外向,認真勤奮,在社區活動中表現積極。
對于大部分體內沒有長壽基因的普通人來說,生活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研究者認為,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能解釋普通人長壽75%—80%的原因,而基因解釋了其余部分。
對百歲老人的研究還帶來了一個利好消息,即高齡并不一定意味著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百歲老人中有43%的人活到80歲時還沒生過什么大病。
波爾斯總結道:“并不是活得歲數越大就越病怏怏,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老人越是高壽,他們反而越健康。”
長壽人群都有的好習慣
1.愛喝茶。
一項對超過4萬人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至少5杯茶的人,死于心臟病和中風的幾率最低。茶葉的天然成分兒茶酚還能阻止有害蛋白累積,保護腦細胞,維持大腦認知能力。與咖啡中的咖啡因不同,茶葉中的咖啡因含有天然蛋白質茶氨酸。天然蛋白質茶氨酸可以防止咖啡因普遍帶有的副作用,如血壓上升、頭痛和乏力等。
2.每天散步半個小時。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每天堅持步行30分鐘左右的人,不管其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他們的長壽幾率是那些每天步行少于30分鐘的人的4倍。午飯后不妨走路散散步,或者下班后少乘一站地鐵或公交車,提前下車散步回家。
3.戒掉碳酸飲料。
美國科學家發現,每天喝一瓶可樂可能讓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等病的風險翻一倍。倘若實在想喝幾口飲料,不妨自己榨果汁。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也顯示,部分碳酸飲料可能會導致人體細胞嚴重受損。專家們認為碳酸飲料里的一種常見防腐劑能夠損壞人體DNA的一些重要區域,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喝碳酸飲料造成的這種人體損傷一般都與衰老以及濫用酒精相關聯,最終會導致肝硬化和帕金森病等疾病。
4.吃顏色鮮艷的食物。
越艷麗、越新鮮、越自然的食物,越能抗氧化,幫助人體對抗自由基,延緩衰老。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紫葡萄、藍莓和紅葡萄酒富含多酚,可降低心臟病的幾率,預防老年癡呆癥。美研究人員稱,用藍莓和葡萄制成的紫檀芪不僅僅可以用于治療真菌感染,而且還可以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防治2號糖尿病;
5.青少年時身材苗條。
研究人員針對137人進行研究,對他們從出生到28歲做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14歲時體重超重會增加成年時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
6.少吃紅肉。
美國癌癥研究院的稱,如果每周攝入的紅肉超過500克,會提高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每天攝入100克經過加工肉類食品(例如臘肉和火腿),患結直腸癌風險將提高42%。肉類在燒烤、煙熏、腌干或用硝酸鹽一類的防腐劑的加工的過程會產生了致癌物亞硝酸鹽。
7.讀過大學。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受教育時間超過12年的人,比受教育時間相對較少的人壽命長18個月。而且受教育越高,吸煙的可能性越小。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中約有10%的人吸煙,而學歷為中學或者更低的人中約有35%的人吸煙
8.人緣好。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應對壓力的緩沖器。長期精神緊張會削弱免疫系統并加速細胞老化,最終讓壽命縮短4到8年。
9.朋友身體健康。
如果好友體重增加,同樣事情發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將提高57%。要想維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應該與那些和自己有相同生活目標的人交往。比如參加一個減肥健身的俱樂部,或者發展一個能和你長期一起散步的朋友等等。
10.活到老,學到老。
位于美國芝加哥的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進行腦力活動(參觀博物館、猜字謎、聽音樂)的人群的老年癡呆的發病率降低了一半以上。
11.收養寵物。
經常愛撫或是接近那些可愛的小東西有助于降低血壓和心率。一項研究證明,養寵物的心臟病患者的一年存活率是那些沒有養寵物的心臟病患者的6倍。
12.生活有條理。
有研究顯示,那些自認為生活更有條理的、更自律的人活得更久,并且他們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要比沒有他們勤奮認真的人低89%。
13.性格開朗。
《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稱,性格比較活躍的人比沉悶的人更為健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