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宅風水龍脈怎么看
龍脈有分支、大小、長短,故謂龍猶樹,有大干、小干、大支、小支。就陰陽風水的山川格局而論,風水理論以龍脈的聚結,即山水的聚結來進行考察,有大、中、***種格局。大聚為都會,中聚為大郡,小聚為鄉村、陽宅及富貴陰地(墳墓)。龍脈的聚結處,為陰陽風水地倚傍之山,從干龍或支龍而來者,常稱來龍,或稱主山,也稱鎮山,多位于北部或西部。
來龍又以分枝布葉,橫向展開闊大,形成屏帳之勢為佳,謂之“大帳”。來龍兩翼分障包羅于外以成大局者,謂之“羅城”。此外,論龍還講究山峰或巒頭形象,有生龍與星峰之說。星峰實是山岳配天、上應天星,以星辰分類,謂之穴星或星體。有五星形勢之分,取五行說中金、木、水、火、土之圓、直、曲、銳、方者諸象來評價山峰形象的優劣。以五星說為本,又有變格之說,如九星等,變通為用,以分析千姿萬態的峰巒形象。
至于生龍,除指山巒起伏,頓錯有致,生動美觀,并且峰巒形象夷演雍容,脫穎特達,端崇雄偉等等外,尚注重其生氣,即生態良好,有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追求山或龍之體質“紫氣如蓋,蒼煙若浮,云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鐘也未休”。由上述風水之說,及賦以龍脈以靈性,象征其命運,乃筑以觀星臺,與天地共吐納,窮究天地于其上,以祈達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陰宅龍脈吉兇
1、來龍氣勢如萬***騰,從天而降,這是王侯葬地。
2、來龍氣勢如巨浪,重山迭障,護衛重重,這是大官葬地。
3、來龍氣勢如重屋,山地草茂樹高,這是開國建府葬地。
4、來龍氣勢如曲蛇,這是國破家亡葬地。
5、來龍氣勢如降龍,水繞云從,這是大官葬地。
6、來龍氣勢如戈茅,這是有牢獄之災,兵火之難葬地。
7、來龍氣勢如流水,這是親人活著也像死鬼葬地。
8、來龍氣勢如屏風,兩條山龍對峙,葬在中間,這是后人封侯封王葬地。
9、來龍氣勢如倒鍋,在鍋頂下葬可使后人發財。
10、來龍氣勢如帽子,這是合家歡樂葬地。
11、來龍氣勢如拋下的籌碼,這是子孫百事倒霉葬地。
12、來龍氣勢如亂衣,這是后輩女人嫉妒,妻子與人私通葬地。
13、來龍氣勢如灰色口袋,這是子孫陽宅有火災葬地。
14、來龍氣勢如倒扣的船,這是子孫后輩女的生病,男的有牢獄之災葬地。
15、來龍氣勢如橫放案幾,這是斷子絕孫葬地。
16、來龍氣勢如臥劍,這是子孫叛逆而被誅殺葬地。
17、來龍氣勢如仰刀,這是子孫因兇禍而逃散葬地。
18、孤脈獨龍(平厚地現出一支高突之地,再也沒有突起之地,叫孤脈獨龍),沒有生氣,如果選為墳地,主陽人貧窮潦倒(突地可做墳的案山來用。)
陰宅風水中的穴法及分房法
穴法就是遠看明堂,近看身,內有星峰必主貴,外有星峰是應星。再看龍虎山及護山。若是峰高不駐腳,則須向外尋求矮小山巒,以便形成矮小巒頭局。凡山中定穴,首座要看結穴處有沒有龍氣,再看明堂大小寬闊與否,是否藏風,龍虎山用神吉兇,則地之吉兇自然明了。明堂有砂則主肚脹氣,有曲尺者主腳疾。另外若子午卯酉走高砂,辰戌丑未有風來主翻棺覆尸,或路沖,水來射則主損丁及官非,寅申巳亥風來主麻瘋癥也!
分房法就是長房四房七房看穴左的高低,次房五房八房看穴前不可移,三房六房九房看穴右定吉兇。長房山次房案,余房空缺二力,補空缺者定須夭絕。墓后主山空如仰瓦,長房大絕定不假,明堂向案次房吉,左右均衡將度分,若是高低無破缺,壽長財丁旺定無仆。
穴法分八種
陽穴法:吞吐饒減;陰穴法:蓋粘倚捶。山地屬陰,點穴用陽,故窩鉗是其常形;吞吐饒減是其葬法。吞在口周,吐在舌尖,饒減全在鬼樂之勢。鬼是穴星脊后的砂,樂是穴星向前的砂。這是說,具體點穴的方法!蓋粘倚捶四陰穴法也用于山地,因為山地多煞而采用。凡穴皆有煞,有煞非避之而不可用也。蓋倚粘捶就是針對帶煞而采用的穴法。
1、蓋穴高,又名壓煞穴,然必八風不吹方真
2、捶穴借鬼樂凹勢,名藏煞穴
3、粘是乳身有煞于乳身下粘之
4、倚是乳中有煞,閃在乳穴之旁取之。
總之,穴無常形,妙在神思,凡取砂水會聚,則宜也。
陰宅風水為何能福蔭子孫后代?
龍、穴、砂、向五者,被風水師稱為“地理五訣”。龍,俗稱龍脈,即“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因此尋覓龍脈對陽宅風水和陰宅風水都極重要。風水術有龍分九勢、五勢的說法,這都是從山形的走向之不同來加以辨別的。地脈又有三龍說,即北龍、中龍、南龍,都從昆侖山發源,這和前者一起孕育了我國的地形地貌學,它對各種形態類型的總結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至于陰宅風水理論的描述,有如“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也就是說子孫的形體是父母(祖先)所遺的一部分,父母(祖先)的骸骨如果得到生氣,就會使子孫后代受到福佑,故此給父母(祖先)的骸骨找一個吉宅很重要。
所以一個好的風水寶地,一定是“勢來形止、山水交匯、踞而候、攬而有”的,也一定會貴若千乘、富若萬全的。又如“山者,宣也、其氣剛。川者,流也、其氣柔。剛柔相蕩,而地道立也!山岡,體魄也,氣色,神理也。凡山,形勢崩傷,其氣散絕,謂之死,形勢雖具,生氣未舒,謂之枯。死者不可復生,枯則有時而潤”。又如山之不可葬者五,即光禿的童山不可葬,中斷之山不可葬,石山不可葬,偶經此處氣以勢止的山不可葬,孤獨的山不可葬,因 為從氣勢相結合來看,這些山的風水都有欠缺之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