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另叫盜掘、掘冢、掘墳、掘墓、抇墓、發丘,屬于奸事,是指進入陵墓或地下遺跡盜取陪葬物品的行為。盜墓通常不盜尸體,而是陪葬品,因為尸體是無法交換金錢的物質。陜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今所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國應用科學考古方法發掘的最大的墓葬。這座古墓發現盜洞247個,其中有數十個盜洞直接打入槨室。
關于盜墓的相關知識
盜墓往往影響了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的研究工作,因為盜墓人往往先于專家開掘墓穴,其目的通常只是為了墓穴內的具高價值的精美陪葬品,在盜墓過程中極有可能故意或無意的損壞了墓穴的完整。
盜墓也有可能是為了泄恨報復。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郭子儀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大破吐蕃。是年十二月,有盜墓賊掘郭子儀之父的墳墓。民間傳聞是魚朝恩遣人所為。朝廷擔心郭子儀發兵謀叛,事發后郭子儀入朝流涕說:“臣久主兵,不能禁暴,軍人殘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獲天譴,非人患也。”
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例如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秦始皇陵曾經遭盜墓賊挖掘及損壞,兵馬俑手上的武器大多都被拿走,陵墓亦有給放火燒毀的跡象。估計是項羽所為,他推倒秦俑士兵,令其身首異處。
又例如直至1968年所發現漢代墓穴的兩套玉衣,一直以來人們都只是以為玉衣的存在只是個傳說而已,但現時大部分人都相信歷來有大量盜墓賊盜去了大部分的玉衣。
在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有記錄指學習醫術及美術的學生會從殮房、民居、墓地等地方盜取的尸體,以學習人體解剖學。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都曾經從殯儀館或墓地里盜取尸體,透過解剖認識人體,令他們作品更臻完美,不過這行為通常被視為盜尸,而非盜墓。
盜墓的定義:
盜墓是指個人或團體以非法的方式進入不屬于自己財產的陵墓,取出其中的物品以為己用的行為。它的發生通常伴隨著對古墓不可恢復的損壞。和盜墓在行為上比較類似的考古,一般是官方組織的大規模進入古墓取出其中物品并做考古分析的行為,
考古和盜墓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盜墓是為了個人非法的利益,并且會對文物造成極大的損壞。而考古是為了社會的利益,取出的物品一般存放博物館參觀或進**檔案室進行研究以及修復和保護。把盜墓與考古視為等同是相當無知的。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損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后,厚葬之風興起,于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陜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今所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國應用科學考古方法發掘的最大的墓葬。這座古墓發現盜洞247個,其中有10數個盜洞直接打入槨室。
1.在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人姓李,從小就以盜墓為生,在民國十二年。有一天,他到十幾里外的一個縣去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準備賣煎包子。雙方見面打個招呼,他見這人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起的小坑,以便放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下一走。
擔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這家伙比鐵锨省事,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可以判斷地下不同地層的情況,于是找了張紙,貼著鏟畫出了一張大圖樣,回家后找人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于是得到了推廣 。
2.一般的洛陽鏟已經被淘汰,用的鏟子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造的,分重鏟和提鏟(也叫泥鏟)。由于洛陽鏟鏟頭后部接的木桿太長……目標太大,所以棄置不用,改用螺紋鋼管……半米上下,可層層相套……隨意延長。平時看地形的時候,就拆開……背在雙肩挎包里。
同樣的,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由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成的重鏟。一般來說,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這是標志。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而有墓磚的漢墓并不常見(大墓除外),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七輻七券墓頂)……非常堅固。
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歷史久遠,標志難尋,先有一個“找地方”的過程。確定好位置、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也就是確定年代)……然后才能做好準備、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
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后到耳室(東倉西庫)搜羅,……至于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不顧。“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圓"。
盜墓的禁忌與規矩
三個途徑確定墓葬
王子今研究員介紹,盜墓活動最為普遍的出發點,是對墓主隨葬物品的財產追求。盜墓者一般從三個途徑確定墓葬的地點。
一是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狀以判斷墓葬的級別年代等粗略信息,據說有古墓的地方由于自然的地質五花土在埋葬過程中遭到損壞,一般莊稼的長勢會比周圍地區要差一些。
二是從地方文獻、民間傳說中尋覓古墓的蹤跡。
三是比較確實可信的用洛陽鏟等工具鑿土取樣,看是五花土還是生土,古墓在建筑過程中必然會在土層中留下痕跡,填埋的土層與原來的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根據取出的土層中找到的陶片、木片,銅、金等金屬碎片,盜墓者不僅可以判斷墓葬的確切位置,還可以知道墓葬的規模,棺室的位置,然后將盜洞直接打到墓室中去。
考古工作充滿悲劇色彩
張在明研究員說:“考古工作充滿悲劇色彩!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去清理盜墓賊挖掘后的殘羹冷炙,做打掃戰場的工作。”據介紹,盜寶活動已經成為組織嚴密、銷售體系便捷、配合程度緊密的社會活動,大多盜寶賊在當地開個小飯館作為第二職業,起掩護作用,同時有人專門起牽線搭橋的作用,使文物的賣主、買主都不直接與他見面。
考古、盜寶常常采用的是炸藥爆破、遙感探測、航空考察等先進技術。張在明研究員認為,從整體上說,盜墓的黑勢力的力量不處于劣勢。他說,在陜西省,盜墓和走私的通訊科技要強于文物保護工作者,他們用衛星定位儀、雷達聯系,出入用專車,甚至在和執法隊員對抗時的武器也更先進。許多犯罪團伙都是有宗法背景的,利用姻親、朋友等社會關系做掩護。
他們工作無須審批,手續便捷,裝備先進,作案靈活,往往令文物保護工作者一籌莫展。
令人擔憂的是,陜西省107個縣專業**工作人員只有四五千人,邊遠不發達縣甚至沒有文物保護人員;而陜西的職業盜寶、走私文物的人也接近四五千人,兼職的、為生活所迫“客串”的、干一把就收的則遠遠超過這個數目。
對于考古部門來說,考古發掘要有嚴格的審批手續的,除非文物遭到施工和盜墓活動損壞,才能夠被迫進行搶救性發掘。
盜寶現象猖獗,一方面有執法不嚴的原因,另一方面,文物法的不嚴密也導致有時無法可依的無奈,盜寶活動的一本萬利使盜墓賊非常善于鉆法律的空子。張在明曾跑遍陜西省107個縣,不斷呼吁機構加強法制,增加考古和文物保護方面的經費投入。
盜墓這一門沒什么太大的不成文的見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如果有就是道義吧。守口如瓶、不該問的就不要問、不該拿的不能拿、不該說的不要說、不黑吃黑最好。
特別注意:人點燭,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
摸金派規矩如下:(他們精通“分金定穴”和“尋龍訣”,注重技術這一方面的環節。起始于戰國時期)
a.雞叫之后就不再摸金
b.進入墓室里面后在東南角方位點上一只蠟燭。如果蠟燭熄滅,就意味著是“鬼吹燈”了。一旦蠟燭熄滅,必須馬上撤離
c.我們盜墓人要保留做事留有余地的準則,進入墳墓大家只能順走1.2件東西不能全部帶走;正宗門徒(像摸金派這些會佩戴摸金符這類法寶
搬山派規矩如下:
a.他們精通武術和一些陣法機關。在盜墓的實戰當中,搬山派比其他摸金派等門派對付僵尸、不干凈的“臟物”的能力強的多。
進墓室之前用宣紙檢查出來的純黑屬于墓碑不好 所以墓窮 白點越多越密集的就是墓碑好 有錢人家的墓
盜過的墓第2次不能再次盜取了 如果非得要挖,把第1天盜走的物品拿回1個來放回去(最好是原來位置埋上)然后就可以再次接著挖。以此類推。
盜過的墓,對不能告訴同行位置,就算你不去挖了 也不要告訴其他人 積點陰德 對自己以及后人沒有壞處。
被其它人或者自己拿光陪葬品的墓千萬不要再回去動土 否則必須放棄行 以后絕不能從事盜墓行業(我個人就是犯了這條才退行的具體的等會說)
挖墓時間大體是半夜2點以后除非是非常大的墓工作時間提前 有煙最好點一支煙抽著 要問為什么 不知道 前輩也不知道 這是不成文的規矩 必須遵守
一般墓穴的的東西是 金戒指 玉佩 玉指環 玉鐲子 金,銀鐲子,玉手鐲一般容易破損 所以這東西出的少
還有1個規矩,這是必須要遵守,就是挖到玉佩用螺絲松動劑清洗后,用激光筆這東西照射,如果沒有激光筆用手電筒也可以,若在玉佩它另一端看不到光發出,請大家走人埋好之前挖出的土,千萬記住什么都不要帶走,恭恭敬敬磕三個頭,先人不怪罪 ,自己走人 不能回頭查看
挖取墓室的期間,不能叫大家在我們陽間的名字。“比如張三”、“王二哥”之類的稱呼記住不可以叫的;只能稱呼如“師弟”、“師兄”、“師妹”“師姐”“師傅”——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不變規矩,稍懂行的人大家都知道;可惜好多XX派小說里都忽略了這個細節東西 挖到的物品最好不要帶回家 , 更加不準當傳家寶來傳--記住絕對不能。
盜墓的常規過程
一、看地形
“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關。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別。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里有沒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時代的墓葬。
在探墓時,可以先用探條去探,根據手上的感覺去“感覺”是不是有墓;待確定以后就下鏟,比如:一鏟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后看深度和鏟子上帶出來的東西,深度也是個標志,帶出來的東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這都是特點;然后,用泥鏟把墓的形狀“方”出來,就是定坐標。
左邊打一個,打了十米沒有打到,那就是“過了”,再回頭往右邊一點繼續打,以此類推,一個個的點連起來,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狀了。然后根據墓的形狀、深度、坑灰、木質(或石質、磚質)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推測出墓的年代、墓門的位置等等。
二、挖洞口
探好位置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厲害的盜墓者一個十幾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夠做到地面上沒有土!令人費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圍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圍幾百米、幾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
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時候還要封起來,誰也看不到,這樣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盜墓賊干完活以后會把洞口封起來。有的洞口只有一個污水井蓋那么大的口子,打開以后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
三、進入墓室
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一看形狀是漢墓,東漢或是西漢,那么心里就有數了:棺木應該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屬器皿在哪里、兩邊的耳室里都會有什么等等。等真的下去以后,直奔那里就挖過去了(漢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滿了土,說是墓室,實際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進,東西都在土里)。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腳部。
還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頂會很厚的,這是因為那時的墓大多采用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的,有兩米多厚。這樣就需要在挖洞時避開墓頂。所以,一旦下鏟子碰到了磚(鏟子提上來會帶有磚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這個“其他地方”有時可能是靠近墓門,有時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墻,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據墓的本身形狀、特點來定的??赐晷螤?,一想這墓內的棺槨可能是靠近墓門位置,那打洞的時候就靠近墓門,反之就靠近墓墻打。一個墓,就像一輛坦克,盡管有裝甲(墓墻、防盜層)象堡壘(墓頂很厚),但也有弱點。弱點就是墓墻,或是墓底。
有些盜墓者一看這墓太堅固了,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就要再挖一個豎井和一個橫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后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然后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然后通過這個小洞就可以進入墓的內部。這樣,墓的四墻、頂部都沒有損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但一般較少采用這種方法,以磚石結構的明墓為例:它的后墻最薄弱,基本上只有兩層磚,所以打豎洞時可以沿著墓后墻打,把兩磚厚的墓墻鑿開并不費什么事。針對明墓來說,幾乎所有的古盜洞都是開向后墻的。
***盜明墓的,很多只有一個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時間,穿著老鼠衣、手腳并用,挖洞、進墓、拿東西走人。相當不簡單。那時候一個人沒辦法打豎井,他就離開墓一段距離,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著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墻,然后鑿透、進入,計算的非常精確。
需要說明的是,盜墓者進入墓室的過程嚴重損壞了墓葬結構和遺存之間的共存關系,而不是像考古工作者一樣按堆積順序清理、按墓葬原貌揭露并伴有詳細的科學記錄。因此這種損壞是不可逆的,面對遭盜掘的殘跡永遠無法復原丟失的那部分信息,正是這種盜掘給人類文化遺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關于“疑冢”傳說
1.最普通的反盜墓方式,是隱蔽墓址,使盜墓者不知其處。據說先古陵墓不封不樹,不在地面設置突出的標識,其主要出發點之一,就是防止盜掘。
2.漢末三國時期盜墓現象的嚴重,致使種種反盜墓的形式中,曾經出現了所謂“疑冢”“虛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盜墓者的情形。其中,以曹操所設置的“疑冢”最為著名。民間傳說曹操有“疑冢”多至72處,有的“疑冢”甚至是設置于水中。泉州民間也曾傳說,施瑯將軍共有7處“虛墓”,分別位于泉州的幾個古城門口。
3.傳統的反盜墓手段,又包括石槨鐵壁以求堅固,儲水積沙以防盜鑿,以及以機弩飛箭、伏火毒煙來殺傷盜墓者的方式。
4.古墓被盜嚴重,由此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以全國已經發掘的數千座漢墓為例,據介紹,只有3座墓葬幸免。
5.“我們在發掘古墓時,最擔心的就是墓葬已經遭到盜墓者的洗劫。”一位長期從事考古工作的學者這樣說。
6.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古人視死如生,古墓成為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文化遺存,古墓里的文物代表著一個悠久文明所印記的歷史。為了最完整地記錄下古代文化遺存所反饋出來的歷史、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古墓時,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隨意發掘,而是通過對古墓進行科學的清理、記錄、繪圖后,再進行分析、比較、斷代,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古墓所反饋出來的信息,供日后的研究使用,以此來補充或豐厚歷史。而盜墓行為,說心里話則對考古工作造成干擾和損壞。
7.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商朝首座代王商湯之冢,距今約3600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掘開的古墓中得到一顆玉印,上刻十字,當時沒有人認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