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都是有著紀年法的,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現在的人還是會借鑒的,比如十二天干十地支,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十二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什么?十二天干五行屬性對照,一起來看看吧!
【十二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什么】
在我國古代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仁、桂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毛、陳、思、午、未、申、酉、徐、亥被稱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順序相互配合,形成干支紀法。
天干地支簡介
天干地支構成了古代歷法時代。在民俗學中,天干對應一些預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成60個基本單位,形成一套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主要用于紀日、占卜、配合記事,后來用于風水、術數等領域。
【十二天干五行屬性對照】
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為棟梁之木,乙為花果之木,甲乙東方木。丙為太陽之火,丁為燈燭之火,丙丁南方火。戊為城墻之土,己為田園之土,戊己***土。庚為斧鉞之金,辛為首飾之金,庚辛西方金。壬為江河之水,癸為雨露之水,壬癸北方水。
子鼠屬陽水,亥豬屬陰水。寅虎屬陽木,卯兔屬陰木。巳蛇屬陰火,午馬屬陽火。申猴屬陽金;酉雞屬陰金。辰龍、戌狗屬陽土。丑牛、未羊屬陰土。
【十二天干地支對應時間】
12地支為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 、酉 、戌 、亥。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在的兩小時。12地支對應的時辰分別為子時代表23~1點,丑時代表1~3點,寅時代表3~5點,卯時代表5~7點,辰時代表7~9點,巳時代表9~11點,午時代表11~13點,未時代表13~15點,申時代表15~17點,西時代表17~19點,戌時代表19~21點,亥時代表21~23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