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余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第二年(616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突厥侵犯邊塞唐高祖李淵八字,隋煬帝便讓他和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給突厥看他們閑暇時的射獵馳騁。李淵有另外挑選善于射箭的士兵作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埋伏攻擊,結果打敗突厥。
鎮守太原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李淵奉命率兵征討歷山飛賊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汾陽)的雀鼠谷,李淵大獲全勝。
在壓制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結交豪杰,招納逃亡之人,網羅各種人才。
入定關中
誓師后,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后破守霍邑(今山西霍縣)的隋鷹牙郎將宋老生、渡黃河,對守河東的隋將屈突通圍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 子進軍神速唐高祖李淵八字,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歷十一月間攻入長安。
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以***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