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八字論命法
一、陰陽的四個基本特征:對立、互根、消長、轉化。
陰陽的基本規律告訴我們,構成陰陽哲學的條件,必須同時既符合它的三大基本原則,也就是普遍性、相對性與關聯性外,還必須同時擁有它的四大基本特性。
學習陰陽的途徑是八字、中醫等學問,但最深的學問卻是在生活中,因為生活本身就是陰陽所化生。
二、八字結構中的對應關系及象的劃分與界定。
天干為陽,地支為陰。
年柱與日柱為陽:年為陽中之陽,日為陽中之陰。
月柱與時柱為陰:月為陰中之陽,時為陰中之陰。
八字原局為陰,大運為陽。
八字原局+大運為陰,流年為陽。
年柱為陽中之陽,陽為“氣”為功能,陽中之陽為太陽,是“與人息息相關”卻“難以控制”的。
年為陽中陽,月為陰中陽,日為陽中陰八字陰陽論命法,時為陰中陰,其象就是年為尊、遠、外,為最明顯的動象,月為八字氣之所出,且陽陰交備,為主事、內因的原始點。日為陽中陰,也是陰陽齊備,為思維為具體動向,時為陰中陰,為八字氣之所歸
從干支的陰陽來看,干屬陽,主外,代表社會活動域,支屬陰,主內,代表個人生存域;從柱位分,年月屬外,主疏、遠,日時屬內,主親、近;從柱位陰陽論,年日屬陽,代表思維、無形、動象、轉化,月時屬陰,代表實體、有形、內部變化。
三、陰陽的體用關系在八字中的運用。
陰為器質,陽為功能;陰為體,陽為用。
具體到八字來說,天干地支相同的五行必然是要有對立互根,才能發生消長轉化,比而財官,必須有根才是陰yangju 備,有根以后,它才能更好主動的參與五行的消長轉化,才能更好納印之生,發揮生食傷之機,也即生機載體氣機三者缺一必然不能陰陽合德,有陰無陽是有因無實,有陽無陰是有花無果。
如干透財官,必察其陰位之根,若無則其用必不可久,或曰虛浮天干,空有其形,難用其能,必待大運或流年補全其質才能真正用其能,而此時其能有其時效;若支有財官,而干不透,則徒有其質,不顯其能,孤陰不生,必虛位以待用,待大運流年補齊不全方顯其能,理一也。按八字結構的體用一體看,如年與月,日與時等等同理。
十神中財官為陽,食傷和印及比劫為陰,陽的代表外界、社會等你不能控制的,陰代表內部你能控制的部分。在八字中的不同宮位則又可帶表不同的象,如財在年則是外界的你不能控制的,財在時則是內部的你能支配的。官在年則表示你的聲望比較好,如落在陰的月則代表你能夠掌實權。
八字結構中的陰陽。年日屬陽主功能,主不能完全把握(其中年為陽中之陽,完全不能把握),月時屬陰,主器質,主可一定程度可控,可把握(時為陰中之陰,可控性很強),年月到日時,日主而言,遠疏大到近親小……干屬陽,主外在活動域,支屬陰,主內在生存域,干主外象,支內因……
四、八字的生克制化規律
生氣機原理是相生規律的高度代表。從經線緯線的角度分析結構組的生機、載體、氣機及所在柱位、根的位置可分析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還是從生克的陰陽屬性來看,生為陽主動,克為陰主靜,陽是永存的,運動是絕對的,陰是暫時的,靜止是相對的,克只是在運動的基礎上對其的一種暫時阻止,所以克必然是建立在生的基礎之上,即有生先論生,無生再論克,生無可生才論克。如果說生克反映的是陰陽轉化,制化則是反映的陰陽消長,即生與克本身出了問題。母旺子弱,子不受生或子旺母弱,母衰之像,克其母以生其子,克其子以旺其母,為制,為生中之克;官殺太旺,克身太過,有傷身之像,旺其弱印,化官殺以生身,為化,為克中之生。
如果把十神與四柱結合起來,則可以判斷出具體的事物。比如食神在年干,食神本為我可控之物,我之行動,但落在年位,我的行動的位置又顯示不可控,謀職多為**或者跨國大企業。從其思維方式來看,食神主行動,在年又主思維,為陰具陽像即他的思維方式帶有食神的性質,屬于實踐出真知。
六親關系而言,皆由此生克輔以陰陽而來。如看克的關系,對男子而言,我克者同性偏財為父,而正官、偏官因克我,以我為父,故分別為女兒、兒子;如看生的關系,對女子而言,生我者同性偏印為母,而兒子或女兒因以我為母,被我所生,故分別為傷官、食神;如生克同看,男子之妻即為孩子之母,亦即為生官星之財,因為我之異性,故為正財。總之,一切六親關系等皆由“生克”二字而來。同時生克遵循“陰陽生克制化”之理。
生的關系,是直接的因果關系,承上啟下,所以日主角度而言,印比劫食傷皆為陰,可控可把握,而克的關系則為不可控。正又如“有,名萬物之始,無,名萬物之母”,我克者財與克我者官都屬不可控。
八字天干主陽主功能主虛,即人之社交氛圍,地支主陰主器質主實,即人所處之社會居所,年日為陽月時為陰,年日主功能,月時主器質,年月日時各主十六年的柱限,同時,天干地支因為十干的陰陽體性不同,組成了復雜不同八字結構,從而構成了復雜不同的功能作用。八字學中最主要就是月支時支,因為月支時支就是〔位〕,也就是八字的確立點,有了具體的觀察點,年干時干就是〔時〕,年日干就是看此〔時〕是否在月支時支是否得〔位〕,當八字的〔時〕與〔位〕的配合得當,那么就說明此八字的先天性條件是非常優越的,是適合自然運動的,否者相反,當然也有得〔時〕不得〔位〕,得〔位〕不得〔時〕的,八字就是此種復雜的〔時、位〕配合中。同時,先天性屬陽的八字得時得位,也要與后天屬陰的時位相配合,這才是作為個體的我真正的得時得位。
五、對八字古譜斷語與心法的重新認識
如果把社會或個人對自然的改造看成陰的部分,而無能為力的部分為陽,社會的進步就是反應的陰長陽消的過程,那么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最初生產力水平低,人們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低,只能靠天吃飯—以陽為主,依賴于自然,所以強調與自然的和諧,順從于自然就非常重要,所以八字最初來源于星象,即來源于自然,而這時群體的生存是首座位的,不會去強調個人,不會去研究個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強調集體與自然的關系,而八字反應的人與社會的關系,八字也只是有其像而無其形。而從天象到地像的過渡,反應的陽消陰長,社會的雛形具備,八字也就有了運行的載體。但這時是陽盛陰弱,所以這時出現的年命體系,必然強調陽的部分,即以年為主。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八字從李虛中的年命體系到徐子平的月元體系,也就是社會或集體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強,但這時的陰陽消長主要體現在社會層面,強調社會層面陰的增長,還是強調的集體的力量,即個人還要服從于集體的絕對權威。從另一方面看四柱,如果把年月為陽,日時為陰,反應的也是陽消陰長的過程,即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再到清代的日元體系乃至到現代,陰陽的轉變越來越傾向于個人,也就是四柱由年月向日時的轉變,所以到現在八字強調個人的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社會生產力水平越高,個人的重要性就越顯著。那么關于不同時期八字斷語的問題,出現“過時”的現象也就十分正常了,即八字的斷語是隨社會與個人的需要而相應變化的,而陰陽變化始終貫穿其中,那么推斷的心法只要基于陰陽變化,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六、生氣機理論在八字中的運用
從十神看生氣機先從日主說起,人之所以為人,就要有別于動物,那如何把我們從自然界中區分開呢?一個顯著的區別,除了我們有形體之外,我們還有思想,我們還有另一個思想上的“我”(劫財)。我只有形體與我的思想結合才體現出“人”。那么印代表我所處的環境,包括有形的環境(我周圍的物質形態)與無形的環境(物質形態之后的規律),偏印與正印;我會產生改造世界的想法(傷官)以及相應的行動(食神),我勞動的結果產生出一個有形的新物體(偏財)以及凝集在其中的勞動價值(正財)。我運用對世界的認識(正印生身)來產生出改造世界的想法(傷官),對應的外在表現,一個有形的外部形體,在我思想的指導下(偏印生劫)產生對應的行動(劫生食),進而進一步產生勞動結果正偏財。我們來分析這之間的生氣機過程。如果體現我的形體,那么其生機就是正印,通過我的形體又產生了改造世界的想法,即我的外在表現,我的氣機,體現出物質上的我是有別于其它的;我對物質世界的改造,經我的思想派生出我的勞動,那劫財的生機就是我要有可供操作的對象,劫財的氣機—我要對操作對象進行加工。從這一過程來看,正印之無形經有形之我身生傷官之無形,物質世界之有形經我無形之思想生我有形之勞動。如何體現出食傷?再以食傷為媒來看,我之思想(劫財)經我有形的勞動,產生出無形勞動價值(正財),我之身體經我改造世界的想法產生出新的有形的物品(偏財)。如果中間缺少任何一環,如無印,即沒有對世界的了解,就體現不出“我”的價值,即沒有對外界的吸收,比如一個精神病患者,失去了對印的吸收能力,沒有體現出人的價值。如果沒有食傷,如喪失了勞動能力或語言表達能力,那我們就看不出其社會價值。而財(有形的新物品與其中的勞動價值)又可以讓我認識到哪些是可以改造的,哪些不可以改造(財生官殺),進一步又可以轉化為對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官殺生印)。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從柱位看陰陽與官殺的關系
從柱位看“官”之貴現實生活中,人們算命時,總是關心有沒有官可做,有沒有財可發。我想從柱位的角度來看官貴的程度。官殺在年干,即官殺顯用在年,年為陽,為長為尊,所以多在**單位任職,但陽為虛,官無實職,又多主精神領域,因此此類多以政策指導為主。再看地支其體,如果其根在年,那么,如果把體看為用發揮的平臺,那么他平臺的發揮,因為平臺建立在陽位尊位,平臺很大,自己又無法主導,那此類官多是***單位的辦事員;如果官之根在月,屬于一個有形的大的平臺發揮,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外像在年,顯示的又不具備可控性,此類官,多是***里主管地方事務的一些公務員,雖然官位不明顯,但掌握實權,也可指省內的一些中直單位的領導;官之根在日,皆在陽位,但其根有陰的性質,平臺的發揮,建立在個人的行為之上,此類像多為***里面一些小部門的公務員,即平臺不大,但自主性很大,或者為***駐本地機關的一些人員;官之根在時,平臺的發揮為有形,而且平臺的可控性極強,則是***單位一些小部門的領導或者本地中直單位的領導。如果是月干官,年根,為有形官職,在月官職也應較大,那此類像多為***各部門的領導,或者為省在***辦事處的一把手。月根,則多為一省的封疆大吏,日根多為省辦公室主任一類,各個廳的廳長等;時根,多為市長****一類。日無官顯用,無論。時官,可控性強,多為領導,那根據其根位置,也可作出相應判斷,不再詳述。這是從柱位角度的陰陽來論,在結合官的陰陽來論,殺為有形,官為無形,則殺比官更貴。這是以地為體,天為用,再結合各柱為體來論。還可以以官殺為體,以印為用來論。印為官之發泄之所在,還以年官來論,印在年根,那么官的發揮也是不能主導的,則多為日常事務性的處理,沒有多少自主性,印在月干,官之用顯于外,那此類像多為***主管地方事務的領導或者有實際管轄權的領導;印在月令,官之用在內,但又主管具體事務,則此像多為領導秘書類,雖然對外沒有具體的權力,但在內有具體的實權,印在日時再依次類推,也就不再詳述。
(八字)陰陽
學習八字,首先得明白“陰陽” 這個概念,四柱八字學之精華全在陰陽五行之變化之間,
“能把陰陽顛倒顛,就是世上活神仙”,此乃易學宗師之感嘆,
因此,各位看官,不要去找什么靈丹妙藥,奇怪捷徑,要知道“大道至簡”,
如能用一生參透陰陽之理,萬事皆在彈指之間(慚愧!知者易,行者難,本人也只是剛窺秘境而已,不敢大放厥詞!)
陰陽: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后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于陽;
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于陰。
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
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我國古代的哲學家老祖宗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系,
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簡言之:
陰陽者: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
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八字陰陽論命法,陽中有陰,沖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
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于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
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
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一、陰陽一體:
陰陽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應,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處于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
我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
萬物的化生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
如《荀子·禮記》說:“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
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
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
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并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和誰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
在陽光雨露的沐浴滋潤下,生物得以發育成長。
在人類,男女構精,新的生命個體得以誕生,代代相傳,人類得以繁衍。
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
可見,陰陽交感又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基本條件。
二、陰陽對立:
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
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
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
三、陰陽互根:
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
所以可以說,陽依存于陰,陰依存于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
這就是陰陽互根。
四、陰陽消長: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始終處于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
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
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
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
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五、陰陽轉化: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
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于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癥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
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
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我國古代用生、長、收、藏來說明生命的變化形式和過程,而推動這一過程實現的力量就是陰陽。
陰陽用來說明生命變化形式的“生、長、收、藏”。推動了生命過程的“生、長、化、收、藏”,形成終而復始的運動,這正是五行理論的內容之一。
綜上所述:陰陽乃萬物之對立面,它們互相依存、互相轉換、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陽也不會有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