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歷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那么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么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么呢?下面就由我國吃網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么,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么吧。
關于大年初七禁忌,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說的:
@虛靈山人:#崇道院# {大年初七禁忌} 大年初七,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出遠門。 另初七為人日,即人的生日。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這天吃及第粥,所謂及第,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官府也不能處決罪犯,家長不能教訓孩子。
@西安生活攻略:【大年初七禁忌--不出遠門】大年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是火的生日。更重要的是七煞日年初七,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
@豫貨網上行:#大年初七禁忌#大年初七——“人日”,傳說里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正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初七是人的生日,這不是某人生日,而是全人類生辰。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是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人日在我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
大年初七禁忌有什么禁忌呢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里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
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里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忌吵架、罵人
正月里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里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忌請醫生
舊時,正月里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
忌遷居、忌糊窗槅
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
忌更換、洗滌衣被
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忌剃頭
舊時正月里忌諱剃頭。俗說剃頭傷舅。據舊方志云,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傳已久,遂誤作“死舅”。
在我國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正月作為一年之始,在民間最受重視。漢族及其他一些民族都視整個正月為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所以正月期間的習俗、禁忌,也特別多哦。
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首座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大年初七人日由來及習俗盤點: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道教也認為:“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贝苏f頗有“進化論”的科學觀念。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亦云:“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币虼?,民間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雞則繁育,陰雨雞則不旺;初二陰晴兆狗;初三日陽晴則兆豬,以此類推。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叭藙佟笔且环N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于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發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過去在“人日”這天,我國一些地方有“麻稈點天燈”、“用豆熬粥治頭疼”、“婦女遛彎祛百病”、“登高賦詩”等習俗。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大年初七習俗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大年初七習俗多,有戴人勝、攤煎餅、吃七寶羹、吃餃子、撈魚生等習俗。
1、占卜吉祥
根據氣象判斷吉兇,以卜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2、家長不能教訓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這一天,當年滿16歲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頭出現“雞不啼,狗不咬,十八歲的大姑娘滿街跑”的亮麗景觀。
3、吃餃子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腦。
4、頂八卦
在北方還流行一種活動:讓小孩頭頂八卦,測試能堅持多久,以訓練其耐心,期盼吉祥。這也是一種祈求人丁興旺的吉祥物。
5、戴人勝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年初七,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等處。是日,人們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6、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7、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8、登高
人日這天另外一項比較普遍的習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與重陽登高的消極避禍的觀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積極祝頌祈福的內容。
9、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10、吃面條
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面條。
11、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12、祀神保平安
舊時“人七日”還有許多祀神活動,這只是表明人們當時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的形式。如臨沂,在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單縣這天送火神的活動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場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鵓鴿的紅臉火神像。
13、吃七寶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 、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如此種種。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