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那么初五為什么叫“破五”呢,除此之外還有那些旺運習俗呢?
初五為什么叫“破五”?
說法一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而之前遵守的那些習俗,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這天都宣告解除,故而稱之為“破五”。
說法二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說法三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年初五,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正月初五有哪些習俗?
習俗一:接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年初五,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圖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習俗二:趕五窮
趕五窮是漢族傳統年俗。每年農歷正月初五,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習俗三: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所以初五這天,過完春節的商人們都會選擇在這天開門營業。一來是求吉利尋好運,二來是沾財神之運,帶來財氣。
跟上龍騰去旅行,
雪山、沙漠、草原、森林,
我們不打卡到此一游,
我們只為與眾不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