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指什么時候
農歷一月,也稱為正月(zhēng yuè/ㄓㄥ ㄩㄝˋ),避嬴政諱改稱端月,是農歷一年的開端,建寅之月(虎月),孟春,律中太簇。 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歷臘月下旬)。正月處于北方的農閑季節,也是慶祝新年到來的一個月,在習俗中通常把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稱為春節。
在我國古代,正月還稱為建寅、孟春、楊月、太簇、泰月、春王。
正月初一,就是我們說的“春節”,被稱為“元旦”?!霸闭?,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首座個早晨。古稱“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稱作“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從殷商起,就將月圓缺一次為一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每年的開始從正月朔日子時算起,謂之“元旦”或“元日”。自漢武以來,歷代均沿用夏正年初十五,即以寅月為正月,正月初一為新年、元旦。當然,現在提起“元旦”都很自然地想到公歷的一月一日,這是民國以后的事。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大年初一
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年初十五,得趕快說聲“歲 (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禁忌:
1、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包括美容用品的玻璃瓶等器皿。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2、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
3、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4、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與忌吃藥,古時后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 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因而臺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初一也盡量不要吃藥,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適宜在這一天吃補藥。
5、大年初一不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寓意去年的東 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余。
6、大年初一忌睡午覺,依古訓「禁晝寢」勸人不要懶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覺會影響事業運。
7、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二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禁忌:
1、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于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