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說的最多的一項就是回娘家,春節期間這天回娘家是最好的時候,并且要帶上老公孩子,這樣才能吉祥如意,也反映出家庭和睦,幸福美滿的一面。習俗要了解,禁忌也不能不知道,以下是萬年歷小編盤點的大年初二禁忌,大年初二這些禁忌請注意哦。
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習俗:回娘家,祭財神,祭祖,上墳等。
1、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2、吃面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
所以年初二,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F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3、回娘家
農歷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飯。
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
尤其是新婚夫妻,大年初二回娘家,更被民間認為非常重要,一定要夫妻雙方在初二一早便回到娘家。
回娘講有很多講究,需要給娘家的長輩每人帶上一份。給的紅包數額,一定是雙份,不能是單數,如果給到單數,便認為是不吉利的。還有很多地方,娘家收了女兒女婿的紅包后,待夫妻雙方離開娘家時,娘家必須要送回一部份給女婿。
回娘家,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很多城市家庭已經不再那么受到重視,但是農村,大年初二回娘家還是很受到重視的。如果夫妻雙方沒有選擇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會被認為不孝順的表現。因為根據我國人喜歡排位論次的規距來講,大年初一是不能走親戚的,而初二是被認為開始走新戚最重要的頭一天,那這一天回娘家,是被認為最教順父母的了。
再有,大家平時工作都挺忙,一年難得聚上一次,趁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機會,娘家的兄弟姐妹可以團聚。
這也是中華文化看重的兄弟情誼,家族情懷。
4、吃發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種獨特有趣的習俗“開年”:用一種叫作“發糕”的年糕,連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發糕,還邊吃邊大喊:“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據介紹,恩平人年初二吃發糕開年的習俗源于明朝,相傳當時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來臨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個好心的點心鋪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點心的技術,學成后又資助他回老家開點心鋪。后來乞丐獨創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賣,人們首座次看到這種食品,甚覺新奇,問是什么東西,乞丐說是新年“發糕”,人們紛紛買來品嘗。后來乞丐賣發糕發了財,資助窮家子女上學讀書,一時傳為佳話。此后,恩平人吃“發糕”拜祖開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5、祭財神
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
這個因為南北文化的差異,一般北方認為正月初二便是祭財神的日子。尤其是從事商業活動的生意人,特別重視在大年初二拜祭財神,希望通過自己虔誠的供奉年初二,能夠在事業上得到財神的眷顧,讓自己的源運亨通。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大年初二這些禁忌請注意
1、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于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4、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結語:以上是萬年歷小編整理的“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大年初二這些禁忌請注意”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欲了解更多春節資訊,點擊》》》春節的來歷
文章由天氣網萬年歷頻道()原創,禁止轉載,轉載必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