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年初二,相信已經(jīng)結(jié)婚的女孩子們,對于這天是最熟悉的,因為這一天是一定會回到娘家,帶著自己準(zhǔn)備好的禮物給父母拜大年的日子,也是俗稱的“迎婿日”,所以丈夫們在這一天也是要陪同自己的老婆一起去丈母娘家的。
大年初二的風(fēng)俗是什么
回娘家
在大年初二的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這天回娘家拜年的習(xí)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年初二,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而且,回娘家有很多講究,比如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shù),不能帶單數(shù),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年初二,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當(dāng)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xí)俗,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拍拍全家福。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fā)大財。
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有叫做為開年日,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xí)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