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
重溫我國傳統年俗文化
體會濃濃的年味兒
今天是農歷正月初四,恭迎“灶神”回民間。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是“灶神”點查戶口的日子,人們要以相關民俗恭迎“灶神”回民間。
“灶神”年初四,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后,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初四這一天我們還要......
1
“綁火神”
初四這一天,有些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綁火神”。“綁火神”就是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后從自己家送到河里去,祈求這一年家里無火災。
2
吃“折籮”
按照我國傳統年俗,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做成大鍋燴,剩飯剩菜干凈,是寓意“扔窮”。
3
報喜“除霉運”
在大年初四的當天,要互相報喜祝福。不必在大街大巷里碰面就說“新年好”,但至少接電話的時候年初四,對親友說一句報喜話。這是一種禮貌,也是初四除霉運的年俗。
4
迎“羊日”
在古漢語中,“羊”和“祥”是可以通用的,因此“羊日”就是“祥日”,“祥日”請神自然是大吉大利。于是古代先民就把請天上各路神仙這樣重要的活動定在正月初四的“羊日”。在“羊日”這一天,人們還要對家中養的羊給予好草好料照顧,不可殺羊。
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甚至帶有信仰崇拜色彩,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愿望,這也是其能一直傳承下來的原因。對于這些民俗,公眾可一笑置之,亦可象征性地做些事情,為節日多添幾分喜慶氣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