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月二龍抬頭的時間
公歷:公元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農歷:二零二零年 二月(大)初二
干支:庚子年 戊寅月 丁酉日
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發(剪“龍頭”)的習俗。
隨著社會的發展,龍抬頭節作為一個形成于農業時代的傳統節日,已經逐漸從現代人的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但近些年來,憑借著其豐富的民俗活動和深厚的文化涵義,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節日傳統,又漸漸回到社會大眾的視野之中。
2020年二月二龍抬頭的慶祝活動
慶祝活動一:剃龍頭二月二這天是“我國傳統理發日”!我國民間普遍認為在“二月二”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孩子要“剃喜頭”,保佑健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
慶祝活動二:祭祀龍神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谷豐登。
慶祝活動三:納吉
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伙制作一條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慶祝活動四:吃以“龍”為名的食物
二月二這一天的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小結:以上只是列舉了當天一些簡單的慶祝活動,其實各地還有當地特色的慶祝方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